烘烤烟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2005-10-21来源:烟草市场作者:王宏岩 程朝晖
    目前烟叶生产陆续进入烘烤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直接影响着烟叶的商品质量。在生产实践中,我们看到大田的烟叶质量水平较往年明显提高,有些接近国际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这些大田成熟度相当好的烟叶由于烘烤不当而造成的大量低次等烟叶的情况仍然存在。笔者针对烟叶烘烤中操作不当的现象,谈谈个人的一点拙见,能够与生产一线的广大烟叶技术人员共同学习和探讨,共同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在80年代早期,左天觉博士就深刻地指出了我国烤烟生产存在的主要症结是“营养不良、发育不全、成熟不够、烘烤不当。”经过烟草科技工作者和生产管理人员多年不懈的努力,“营养不全,发育不良”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大田成熟的烟叶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有些接近国际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在烟叶收购时,我们发现大田成熟度相当好的烟叶由于烘烤不当而造成的大量低次等烟叶仍然存在。笔者针对烟叶烘烤中操作不当的现象,谈谈个人的一点拙见。
 
一、准确掌握烟叶成熟度是烤好烟叶的基础。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对烟农宣传培训不到位,烟叶采收过程中,烟农未按成熟标准采收,要么采青、要么过熟,表现在烘烤的后熟程度不够,出现大量的青黄烟和微带青。
 
     笔者认为:在烟叶采收时应准确掌握大田烟叶成熟的特征。不同部位的烟叶,其成熟特征不同,对其采收成熟度的要求也不相同。下部叶要求达到尚熟标准、适时早采,七成熟即可采收;即要求主脉2/3变白,由叶基起至第10支脉以上,65%以上叶面积变黄或基本变黄,支、细脉两边稍带绿色。中部叶达到成熟标准,九成熟时才能采收;主要看叶尖、茎叶角,要求茎叶角度增大至90°左右,叶尖叶缘变黄、发白、反勾,主脉全白,支脉开始变白,叶基至第6支脉以上,80~85%的面积变黄或基本变黄,支、细脉两侧稍带绿色,叶面有黄、白成熟斑。上二棚叶要求达到充分成熟标准,十成熟方可采收;判断其是否达到成熟标准主要看叶耳,要求叶耳变黄发白,主、支脉全白,叶基至第5支脉以上叶面100%变黄,仅支、细脉稍带绿色,全叶黄、白成熟斑突起。顶叶4~6片要求在达到充分成熟的基础上,一次性采收。由于植物顶端优势的生理特性,如果顶叶仅留2~3片叶,则很难达到成熟采收标准,导致采青,严重影响上部烟叶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将成熟采收的工艺规范真正落实到生产实践中,才能为调制后的烟叶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科学分类、正确绑烟上竿是确保烘烤工艺的前提。
 
    在绑烟上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烟叶成熟度不统一、同竿烟叶大小不一,每竿烟叶数量、重量由于作业人员的习惯不同差异较大等。
 
    为较好的落实烘烤工艺要求,在绑烟上竿时应注意:一是要做好鲜烟叶的分类工作,即把成熟度相对一致的烟叶绑在同一竿上、特别大的叶和特别小的叶分别绑竿,以便在装炉时分别装在烤房内较为合适的位置上。二是绑竿烟叶的成熟度、烟叶重量要有一定限制,每竿(1.5米长的烟竿)烟叶的成熟度要相对一致、烟叶的重量为6~7公斤,切不可绑得太多,一般每竿绑100~120片,叶片较大或含水分较多的每竿绑80~100片。上部叶、较小的叶或含水量较少的叶的每竿绑120~140片。三是绑烟时坚持大叶1~2片一组,小叶2~3片一组,要使叶柄对齐,叶背相对,不要相互重叠。只有在绑烟上竿时作到每竿烟叶大小一致,重量均衡,合理分组配炉,才能真正起到保证烘烤工艺的作用。
 
三、烤炉改造是落实烟叶烘烤工艺条件的保障。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烟叶在田间工艺成熟后的质量随之提高,烟叶的叶长、厚度、干物质的积累等理化指标相对以前也有所提高;而建于80年代中后期的烤炉由于棚距小,天窗、地洞面积小,底棚离地面距离小等原因直接影响了烟叶的烘烤质量。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有计划的加快陈旧烤炉的改造,改造后的烤炉应注意四周严密,保温保湿性能好,平面温差小,升温灵敏,排湿通畅,烧火、通风排湿操作及观察温湿度计和烟叶变化方便、耗能量低,同时还应注意适当增加底棚竿的设置高度,确保挂烟叶后叶尖与火管有70-80厘米的空间;棚距应为70-80厘米,确保烘烤时层与层之间通风均匀,天窗的排风口面积不得小于0.27平方米,冷风洞和热风洞的结合,均匀开设冷风洞14个、热风洞2个,两种形式的风洞面积不得小于0.18平方米。改造陈旧烤炉的缺陷、修建一个性能良好的烤炉对能否烘烤出优质的烟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科学装炉是确保烟叶烘烤过程质量变化一致的必要条件。
 
     在实际装炉环节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为:烤房装烟超载。生产中我们发现2.33米×2.33米的烤炉竟然装170~180竿,甚至用脚蹬、用背靠,把烟叶挤进烤炉。这样既不利于是升温,也不利于排湿,结果是下棚烤青,上棚烤糟,导致杂色烟比例增大。
 
    为避免烤青、烤糟,装炉时要作到:一是要掌握“上稠下稀、同棚均匀一致”的原则。也就是说,根据自然通风气流的上升式烤房热循环的特点,为了使热空气自下而上地运动和顺利排出湿气,一般情况下,顶棚按要求装好后,每下降1棚少装1竿烟。生产实践证明,各棚装烟稀一些,保持22~25cm的水平竿距时,烟叶受热较为均匀,且烤房内排湿顺畅,烟叶的变黄和干燥协调一致。二是烟叶水分高或者空气湿度大时,烤房内烟叶的密度宜稀不宜稠,如150m2左右的烤房可以装120~130竿。反之,如果叶片较小、空气干燥、烟叶水分低时应装足烤炉。通常情况下,密度小一些排湿顺畅,有利于增进烟叶的色度。三是装在同一烤房内的烟叶,要尽量做到品种、部位、成熟度基本一致,这样有利于控制烘烤进程。四是成熟度好的烟叶装在下棚、成熟度较差的烟叶装在上棚;在装炉时,同一垂直面的第一、三、五棚烟叶对齐,第二、四、六棚烟叶与第一、三、五棚烟叶的垂直空隙对齐,这样可以使热气流呈“S”状上升,有利于热能的充分利用。另外,一炉烟从采收、绑竿到装炕应在一天内完成,切不可延长时间,否则对烤后质量的一致性十分不利。
 
五、正确操作是落实烟叶烘烤工艺的关键。
 
     三段式烘烤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美国和巴西引进,经过试验和验证,该烘烤工艺技术简化、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三段式烘烤工艺调制的烟叶,香气质量与外观商品等级质量一致。在应用三段式烘烤工艺时,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环节。①变黄阶段是增进和改善烟叶质量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关键是稳定温度,调整湿度,控制烧火,延长时间,使烟叶变黄变软,促进烟叶内含物质充分转化,形成丰富的香气基础物质,确保变黄与失水协调;②定色阶段是决定烟叶质量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关键是加大烤火,加强排湿,稳住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在保持湿球温度适宜、稳定的前提下,主要靠干球温度升高来降低烤房内湿度。要稳定加大烧火,加强烟叶脱水和烤房排湿。确保烟叶残留青色消失变黄,促进烟筋充分变黄,慢升温定色确保外观质量;促进香气物质形成,提高烟叶内在质量。③干筋阶段的技术关键是控制干球温度,限制湿球,减少通风,适时住火,确保烟叶干筋,减少香气物质的挥发。同时还应注意在烘烤时,操作人员要始终坚守岗位,认真落实烘烤工艺指标,不可因为其他农事或家务事而脱离岗位,不可安排未成年人、无烤烟技能的人上岗操作。
 
     总之,烟叶烘烤是一个复杂而涉及环节较多的系统工作,各环节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辅相成。如果在生产实践中能更好地解决成熟采收、正确绑烟上竿、科学装炉等问题,才能获得更为理想的烟叶烘烤效果。
 
作者单位:陕西省烟草公司陇县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