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油印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烟叶细胞内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果胶质、树脂等一类物质,渗透到叶片表面的现象。从叶片上看,象一层薄薄的油状物附着在表面,同时还带有明显受伤的痕迹。在历年的烟叶质量检查过程中,皆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油印烟叶,有的比率(以抽查的烟把为计算单位)竟高达20%以上,在油印的烟把中,有的少数叶片油印,有的则整把烟叶都油印。油印的烟叶以油分充足、含水量较高的中部叶、下二棚叶居多,而成熟度不够的烟叶、脚叶和上部则极少发生,主要是因为中部叶、下二棚叶的叶片相对较薄,叶内细胞壁薄、排列疏松且间隙大,吸湿性较强,在同等外力作用下,比上部叶、脚叶更易产生油印。油印的烟叶,叶内结构遭到破坏,化学成份的比例严重失调,使用价值降低,在等级质量检验时,常常作为降级处理,既给产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又会影响卷烟工业的配方。
一、烟叶油印的成因
在烟叶的初分扎把、收购及复烤加工过程中,以下几个环节容易使烟叶产生油印:
1.原烟在初分扎把过程。烟叶出烤后要经过自然回潮才能进行整理,由于回潮方法不当或时间过长,使烟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较多的水份,甚至超过国标规定的含水量,若在此时进行初分扎把,则会因人为的捏、握和绑把,而造成烟叶基部的油印。
2.原烟打包方法不当。目前多数烟草站包装原烟采用装箱踩压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叶尖朝内,把头朝外”的规程装箱,而是贪图方便,随意将烟叶不规则摆放,然后盲目踩压,致使箱内四周被折叠的烟叶以及被多次踩压的烟叶造成油印。此类油印现象较为普遍,油印的程度也更为严重。
3.烟包堆放过高或过久。烟包堆放过高且较长时间没有翻包,底层烟包的烟叶会产生板结、油印,特别是紧靠麻片的烟叶和与把头层叠的叶片,会产生点状和局部的油印,水份偏大的烟叶,还会造成叶片间的粘结。
4.复烤成包过程。原烟在复烤时,若回潮段高温高湿或回潮不均,水伤较大的烟叶在正常装箱打包过程中也会产生油印;若遇回潮段的某台风扇电机烧毁,又未及时发现抢修,则会使整个回潮段的气流循环受到破坏,在回潮房顶部形成较大的水珠,滴到烟叶上,这些被水珠滴到的烟叶在成包后就会发生油印现象。此外,打包时包过紧、烟包高度不够也是造成烟叶的油印的一个原因。若是含水量偏大的烟叶又压包过紧,则会造成大面积严重油印。
5.其他方面的原因。如原烟打包不规范,造成烟叶外露,外露的烟叶在运输途中极易吸潮,并在装卸、堆包过程中受到挤压、摩擦而产生油印等。
二、预防烟叶油印的方法
烟叶本身没有油印,只是由于外力的作用才产生,因此,保持烟叶适宜水份,避免外力对烟叶的过度作用就能防止烟叶的油印,主要预防方法有:
1.适度回潮烟叶,为防止油印奠定基础。烟叶属毛细管多孔性物质,表面积很大且具有亲水胶体等物质,吸湿能力很强,当初烤烟自然回潮和复烤烟蒸汽回潮时,烟叶从周围环境吸收水分,这一过程可持续到使烟叶含有与周围湿度相适应的水分。若周围的空气湿度大时,烟叶的含水量可达到或超过20%,可见,若任其回潮,将对烟叶的贮存、加工造成不利影响,并容易在上述环节中产生油印。因此,适度回潮烟叶,控制原烟和复烤烟的含水量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是防止烟叶油印的基础。
2.规范原烟打包。打包时,应将烟叶摆放整齐,叶尖朝内相对,把头位于箱内两侧,循序相压,不可将烟把斜靠在箱壁上,以免烟叶折叠。踩压烟叶时要轻踩轻压,同时将烟叶包在麻片内,避免外露。
3.定期翻包。包好的原烟要及时调运到复烤厂,复烤厂则根据原烟入库的先后,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合理安排复烤,对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及时复烤的烟包,要定期进行翻包,一般一星期翻一次。烟包堆放的层数也不宜过高,上等烟不超过5个包高,其余等级不超过6个包高。
4.控制复烤机回潮段的温湿度。回潮房的作用就是使烟叶的含水量由冷却阶段的8~10%增加到机尾出口时的11~13%,此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目前有关复烤技术的资料和教材,要求回潮段的温度为45~55℃,相对湿度为100%,在实际生产中,55 ℃时要达到相对湿度100%,已经违背了工程热力学的有关原理。只有提高温度,才能增加湿度,但也并非温湿度越高越好,当温度超过75℃时,烟叶含水量会超过13%,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回潮的烟叶,正常打包时也会产生油印。因此,在一定的转速条件下,要使烟叶回潮到适宜的含水量,就必须控制好回潮段的温度,最高温度不宜超过70℃。
5.确定烟包高度,国标规定,用麻片包装的烟包的高度为40厘米,在实际生产中则很难实现这一要求,设想烟包的高度为40厘米,那么在打包时就必须先将烟包高度压为35厘米,绑绳缝包后回弹5厘米达到40厘米的高度,这样在打包过程中就会产生油印烟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安全的烟包高度应比国标的规定数增加5厘米,即打包时将烟包压到40厘米的厚度,成包后烟包高度达到45厘米。这样就可避免因打包而产生油印烟叶。
来源: 作者单位:清流县烟草公司烤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