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烟叶工作会议提出,要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稳固烟叶基础的极端重要性,稳住优质烟区,稳定优质烟田,抓好基本烟田保护。福建烟区立足实际,围绕“为什么保护、谁来保护、怎么保护”三个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工作的“福建方案”。
找准烟叶产业稳定的关键点
田为烟本,田固烟稳。推行基本烟田永久保护,是新时期稳定烟叶产业和卷烟品牌发展的一件大事。
开展基本烟田永久保护是稳定烟叶产业的“压舱之石”。近年来,随着烟区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在哪里种烟”的问题日益迫切,稳定优质烟田刻不容缓。只有把烟田这块“压舱石”牢牢守住,才能增强烟叶发展韧性。
开展基本烟田永久保护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要素”。烟田是烟叶生产要素的聚集地,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当前,深化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烟叶生产要素配置,都离不开烟田这个基础要素。规划保护好基本烟田,就守住了烟叶种植的“基本盘”,就能牵引生产要素向烟田规划区集聚配置,进而推进烟区优化,保护发展核心烟区、稳定巩固重点烟区,不断提升烟叶生产的集中度。
开展基本烟田永久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筑基之举”。抓好基本烟田永久保护,稳住优质烟区,稳定优质烟田,事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从烟叶发展角度来看,好烟是种出来的,高质量的烟田是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稳定优质烟田是高质量发展的固本之策。从卷烟发展角度来看,只有稳定的优质烟田,才有稳定的烟叶供给,从而为卷烟品牌发展、产品结构升级提供原料保障。
找准开展基本烟田永久保护的立足点
开展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必须依靠政府力量,凝聚保护合力。福建烟区立足烟稻轮作的种植模式,找准结合点,把加强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建立烟叶发展产业带的立足点,实现政府、烟草、烟农三方共赢的目标。
坚持依靠政府。稳粮食关键在于稳面积和增效益,采取“前烟后稻”的种植模式,福建烟区71万亩的种烟面积同样是稳定的71万亩的种稻面积。福建烟草抓住“烟稻轮作”这个结合点,主动与当地政府沟通,打造稻烟良性循环、合作共赢的共生关系,紧紧依靠烟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以获得稳定粮食生产和基本烟田永久保护的“最大公约数”。
坚持依法依规。福建烟区在推进基本烟田永久保护的过程中,坚持依法依规采取保护措施,通过政府引导、产业引导、效益引导和宣传引导等方式,合法合规地开展保护工作。
坚持烟稻融合。福建烟区探索推进稻烟产业“四个融合”,打造稻烟发展共同体。推进产业政策协同融合,充分发挥烟叶和水稻扶持政策的协同效应,共同建立稳定的稻烟双优生产基地。推进生产技术互利融合,选择适应烟叶种植茬口的水稻品系,避免争季争田争劳力;坚持稻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落实好稻烟生产联防联控措施,共同加强监管,实现对稻烟全生产周期的管控,保证稻烟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基础设施共享,实现烤房和农机共享利用,借助社会化农机资源,提升烟草农机设备应用水平。推进产业综合体建设,加强合作,建设“烟叶+优质稻”“烟叶+制种”产业综合体,推进稻烟产业同步基地化、同步绿色化、同步集约化、同步现代化,实现“1+1>2”的目标。
找准开展基本烟田永久保护的落脚点
烟田能否持久稳定,关键在于保护制度的有效落实。为此,福建烟区因地制宜,建立基本烟田永久保护机制,实现基本烟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用制度化措施固化烟田保护。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制度,将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列入当地“十四五”农业发展规划,将烟叶产业列入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建立以烟区县为管理单位、以乡镇为主体、以村为“第一责任人”的基本烟田永久保护机制。
用数字化管理强化烟田保护。借助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绘制烟田电子图,对烟田及生产设施建档立卡,开展数字烟田建设,为烟田状况监测、基础设施建设、轮作安排、组织生产等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决策支撑。目前,福建烟区已完成133.5万亩、184万块烟田的绘制工作。同时,借助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耕地种粮情况监测评价,定期开展动态监测,深化基本烟田永久保护电子信息平台的应用。
用集中化流转促进烟田保护。通过坚持政府主导、依法自愿、市场运作的原则,福建烟区加快推进以村委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主体的土地长期稳定流转机制,探索通过土地流转固化烟田,实现长期稳定种烟。
用多样化载体落实保护措施。基本烟田永久保护不仅要有政策支持,更要有载体来落实,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上下功夫,提高保护措施的生命力。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发布告示、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调动烟农参与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用“最大化”效益保护烟田。把发展壮大烟稻富民产业作为推进烟田保护的重要举措,拓展烟稻赢利空间。在实现烟农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健全风险保障机制,解除烟农后顾之忧;配套建设新标准烤房,推广“种采烤分”一体化模式,提高烟农收益。
用绿色发展保障烟田质量。在烟稻轮作的基础上,福建烟区采取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稻草溶田,100%施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大功率深翻机械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100%推广烟用地膜回收利用,共同开展烟田污染防治;抓好绿色防控重大专项成果应用,100%推广烟蚜茧蜂技术,实现对烟田全生产周期的有效管控,切实保障耕地质量,真正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