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叶生产中,单一的耕作模式存在土地利用率偏低、烟农持续增收乏力、与大农业发展融合度不够等弊端。为解决这一发展难题、实现烟叶生产转型升级,自2019年开始,潍坊诸城市局(分公司)在核心烟区规划1.3万亩农田,开展了烟叶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研究与探索,打造“以烟为主、多业协同、产业融合”的新型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以烟为主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意义
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省委省政府把田园综合体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列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要求以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落实上级要求,探索建设以烟为主的田园综合体将是在当前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
解决烟叶生产难题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烟叶生产中,存在烟农队伍不稳定、轮作制度执行难、烟叶单一种植风险大、烟叶管理水平低、比较效益难以达到预期等诸多问题,制约了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以烟为主的田园综合体,在综合体内完善生产技术措施,配套现代化生产机械设备,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将是解决当前烟叶生产中一系列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叶生产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进一步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抓住实施乡村振兴、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烟草产业优势,最大限度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做好“农业+”大文章,加快三产融合,打造集循环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现代烟草农业田园综合体,构建现代烟草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让烟农充分参与和受益。
以烟为主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具体做法
结合烟叶工作实际,全面加强烟叶综合体建设的顶层设计,确立三年建设目标规划,从产业融合、技术落实、机械配备和信息化建设入手,在综合体内示范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和新模式,由点到面,推进整个烟区烟叶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升级。
优化生产布局,实现产业融合。与地方政府积极加强沟通,将烟叶种植纳入大农业生产中。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有序安排烟叶与油菜、小麦、中草药等大农业作物的间作、轮作,打造“烟叶+油菜+中药材”的农业旅游观光带,产出菜籽油、丹参茶等一批非烟特色农产品,进一步拓宽烟区烟农的多元化增收渠道,实现烟叶生产与大农业的有机融合。其中,“烟叶+油菜”一年两熟的做法,改变了烟区一年一季的种植模式,加大了烟田轮作力度,提高了复种指数。
深入技术研发,完善生产体系。以辖区试验站为平台,全面加强综合体内烟叶生产技术的研究,与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山东烟草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等13所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联合成立“现代烟草农业研发中心”,不断完善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示范推广等工作机制,先后开展基因工程、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壤保育和绿色生产等核心生产技术研究,推广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复合微生物菌剂研制、植物疫苗应用、“三蜂一蝽”天敌昆虫繁育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确保综合体生产技术的先进性。针对天敌昆虫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天敌昆虫繁育基地”,实现以烟蚜茧蜂、丽蚜小蜂、赤眼蜂和蠋蝽为主的“三蜂一蝽”天敌昆虫规模化繁育和专业化投放,对烟区蚜虫、烟青虫、棉铃虫和烟粉虱等烟区主要害虫进行协同防治。
强化机械配备,力促减工降本。与山东五征集团、河南郑州容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雷沃重工等企业合作,成立机械研发专项攻关小组,重点开展烟叶移栽、打顶、采收等环节的机械研发,在综合体内设立全程机械化示范烟田,配套烟田精准施肥起垄一体机、编烟机、烟叶自动回潮设备等烟用机械,完善机械作业标准、流程,加强农机和技术的深度匹配,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其中,探索应用的“箱式烘烤模式”,通过优化流程、配置机械,减少了作业工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将烟农从繁琐的编烟装炉、卸炉解杆等劳动中解脱出来,把烟叶采烤分环节用工由亩均4.61个降低到1.61个,为烟农亩均节省用工支出300元以上。
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农业。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烟叶生产经营中的应用,研发推广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烟叶生产数据采集、育苗大棚监控、烤房远程监控、烟农线上培训和烟叶质量追溯等系统,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烟叶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真正形成集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现代烟叶生产经营体系。探索开展面积核实、病虫害监测、长势评估、灾害核查等方面的遥感测绘、人工智能应用,推进烟田管理智能化;推广应用物联网远程监控技术,实现育苗、烘烤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异常预警;借助贯穿烟叶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二维码”,建立全生产要素信息数据的采集、共享、分析、应用机制,实现烟站、合作社、烟农信息的实时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