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遵义市某县烟叶生产发展现状,对 2013 年度全县 3554 户烟农结构、种植规模、亩均产值和户均收入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对该县 300 名烟草员工素质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烟农结构不合理,劳动强度大,种烟风险高,比较效益下降,专业化服务水平低,烟草员工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低下等是影响烟叶生产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提出了发展年轻化、职业化烟农队伍,加快烟农合作社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示范推广,补充年轻化、知识化新烟草员工等强化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中“两支队伍”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烟农;员工;调查;分析;对策;
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标,给烟叶生产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不仅是烟草行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且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是烟农素质的现代化,包括具有接受和应用现代烟草农业技术的素质和种烟积极性下降,同时随着用工价格、烟用物资价格上涨迅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渠道多元化,种烟比较效益逐步下降,这些已成为影响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稳定因;另一方面,烟草公司基层员工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当前烟叶生产的发展。现阶段,提高我国烟草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育职业化烟农显得尤为重要。浦勇、李满良等人从烟农角度对存在的问题,但从烟农和烟草公司员工两个视角综合分析当前烟叶生产发展瓶颈问题并未有报道。
为了解掌握烟农结构、种植规模、种烟收入、种烟意愿、流失原因以及烟草员工现状等因素,对遵义市某县烟草公司烟农和员工情况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通过对烟农和员工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等情况的调查,从行业和烟农多维度分析影响烟叶生产稳定发展的有利及制约因素,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现状调查
遵义市某县烟农现状调查工作已连续开展了 2 年,2013 年对全县 14 个烤烟生产乡镇全部烟农总计 3554 户年龄结构、种植规模、上等烟率、亩均产值、户均收入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2014 年调查涉及全县 14 个烤烟生产乡镇全部烟农总计 2867 户,对年龄结构、种植规模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调查问卷入户调查方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 14 个烤烟生产乡镇每个乡镇随机调查了 15 户,全县总计 210 户烟农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其中包括 2013 年种烟 2014 年未种烟农户 70 户,新烟农 42 户,其他烟农 98 户,问卷内容包括烟农姓名、住址、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种植面积、种烟原因、不种烟原因、对生产技龄、知识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方法主要采取调查遵义市公司收购系统数据和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方法主要采用 EXCEL 表格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烟农队伍
2.1.1 烟农素质
2013 年对遵义市某县 6 个烟叶站 3554 户烟农年龄、文化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烟农年龄分布在 20 岁-81 岁之间,主要集中在 40 岁-49 岁,比例达 50.20%;平均年龄达 46.50岁,其中 30 岁以下烟农有 51 户,比例占 1.44%;40 岁以上(含 40 岁)烟农有 2845 户,比例达 80.05%;烟农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和小学,比例达 76.65%。2014 年对全县 6 个烟叶站 2867 户烟农年龄、文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与 2013 年相比,烟农户数减少 687 户,减少比例达 19.33%;烟农年龄分布在 18 岁-74 岁之间, 40 岁-49 岁之间烟农比例最大,达50.09%;30 岁以下烟农比例增加了 20 户,增加比例不大;平均年龄 45.87 岁,同比降低 0.63岁(表 1);总体来看,烟农群体年龄结构老化严重,文化素质偏低,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2.1.2 年龄与种植规模
对 2013 年全县 3554 户烟农的年龄和种植规模数据分析结果见图 1 及表 2,结果显示随着烟农平均年龄从 42.60 岁增加到 51.78 岁,相对应的平均种植规模从 76.23 亩减少到 7.58亩。从图 1 还可看出年龄与种植规模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 0.87,具有明显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烟农年龄的增加相对应的种植规模有减少的趋势。
2.1.3 烟叶种植面积与其他指标
表 2 对全县 3554 户烟农的种植规模、户数、年龄、种植面积、上等烟率、亩产值、担均价、户均收入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全县烟农种植规模主要集中在 30 亩以下,户数有 2853 户,占总烟农户数的 80.28%;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平均年龄的增加其对应的种植规模有减少的趋势;当户均种植规模在 10 亩-20 亩时,其上等烟率最高达 77.33%,当户均种植规模达 50 亩以上时,上等烟率下滑明显,表明户均种植规模太大会一定程度影响烟叶品质;在户均种植规模在 40 亩-50 亩之间时,亩产值最高,达 2850.02 元,在超过 50 亩时亩产值最低;当种植规模处于 10 亩-40 亩时担均价无明显差异,处于 1286.68 元-1289.73元之间,当种植规模超过 50 亩时担均价下降明显,只有 1264.46 元;户均收入与种植规模成显著正相关。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当户均种植规模超过 50 亩时,多项指标处于最低值,表明行业提出来的规模化种植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但不是规模越大就越好,当规模超过一定范围时,在经济产值、烟叶品质等方面均有下降趋势。
2.1.4 烟农满意度
2014 年对全县 14 个烤烟乡镇 168 户烟农进行了满意度调查。专业化服务满意度调查涉及到专业化育苗、专业化机耕、专业化植保、专业化烘烤和专业化分级 5 项指标,每项指标占 20 分值,满分 100 分,85 分(含)以上表示满意、60 分(含)-85 分表示基本满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调查中有 19 个缺失值,表示满意的有 87 人,占 58.39%;基本满意的有 48 人,占 32.21%,不满意的有 14 人,占 9.40%;其中在专业化各项指标中,对专业化育苗和专业化分级两项指标满意度较高,对专业化植保满意度最低。在对烟叶收购满意度调查中有 19 个缺失值,表示满意的有 113 人,占 75.84%;基本满意的有 21 人,占 14.10%;不满意的有 15 人,占 10.06%;对烟站(点)基层技术指导员服务满意度调查中有 19 个缺失值,表示满意度有 124 人,占 83.22%;基本满意的有 16 人,占 10.74%;不满意的有 9 人,占 6.04%。
通过调查分析,3 项调查指标烟农满意度都较高,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烟站(点)基层技术指导员服务,专业化服务满意度相对较低,今后工作要注重该项工作的提升。
2.1.5 烟农流失原因
近年来,烟农户数以近 20%的下降速度逐年递减,为了解烟农流失原因,对全县 70 户 2013年种烟 2014 年未种烟烟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达 50.54 岁,2014年户均种植面积 11.34 亩,平均种烟年限 8.76 年,家庭劳力 1.82 个,目前外出打工的有33 户,从事其他农作物种植的有 12 户,无工作的有 8 户,从事其他职业的有 17 户。通过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劳动强度太大、种烟风险高、前期投入大、种烟技术复杂、没有流转土地、其他原因 6 个指标对流失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劳动强度太大的有 62 户,占 88.57%;认为种烟风险高的有 46 户,占 65.71%;认为前期投入大的有 59 户,占 84.29%;认为种烟技术复杂的有 12 人,占 17.14%;没有流转土地的有 15 人,占 21.43%;其他原因的有 26户,占 37.14%。调查结果表明劳动强度太大、前期投入大是烟农流失的主要原因。
2.1.6 烟农期盼
在调查的 210 户烟农中,缺失值有 22 户,采用调查问卷对 6 项指标最多选 3 项的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希望烟草公司加大生产投入的有 149 户,占 79.26%;希望降低肥料等烟用物资价格的有 168 户,占 89.36%;希望得到配套烟用农机具的有 93 户,占 49.47%;希望得到技术培训的有 48 人,占 25.53%;希望改善烟用基础设施条件的有 67 户,占 35.64%;其他39 户,占 20.75%。调查结果表明是降低肥料等烟用物资价格、烟草公司加大生产投入和得到配套烟用农机具是烟农最希望得到的帮助。
2.2 员工队伍
2.2.1 员工性别、年龄结构
烟叶生产的工作场所主要在各种烟乡镇,基层烟叶生产技术指导员负责的烟田面积较大、服务的烟农户数较多,这就要求基层烟叶生产技术指导员必须具备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调查结果显示该县 300 名员工平均年龄达 43.23 岁,男性员工比例占 70.33%,年龄变为 26 岁-60 岁之间,其中以 40 岁以上的中年最多,比例占 69.87%,年龄老化趋势严重;30岁以下员工有 9 人,所占比例仅 3%;50 岁以上员工达 57 人,占 18.87%(表 3)。整体来看,员工平均年龄偏大,基本可以满足两烟生产的工作岗位要求,但各部门间的平均年龄差异较大,变幅在 39.80 岁-44.65 岁之间,在今后的人员调配中有待进一步平衡。
2.2.2 员工学历结构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及办公信息化的普及,更多的工作都要借助电脑办公软件、网络和移动通信设备等现代媒介的使用,这就对烟草公司员工对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掌握提出更高的要求。表 4 对该县员工的平均年龄、学历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县局文化水平素质整体偏低,主要集中在中专和高中以下的中、低学历文化水平,比例占 74.33%。从表 4 还可看出,各基层单位之间以及与机关部门员工之间文化素质水平极不平衡,各部门高等学历人员比例变异范围为 0.00%-48.51%,中、低等学历人员比例变异范围在 51.48%-100%之间,其中烟站 B 高等学历员工比例为零。
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员工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与烟叶生产信息化的要求差距较大,提升员工学历结构势不容缓;另一方面,员工年龄老化趋势严重,和机关员工相比,基层烟叶站点员工年龄和学历结构更加不合理,存在后继无人的趋势,是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人员调整中要加强机关高学历年轻人才与基层烟站间的交流力度。
2.2.3 员工技能资格和技术职称结构
烤烟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环节负责的产业。在烟叶田间管理、烘烤等关键环节更是要求烟叶生产技术员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和农艺水平。从表 5 可看出,全县高级技能资格员工所占比例不到 10%,而不具备技能资格的员工比例却超过了四分之一,各部门之间技能资格拥有人员比例不平衡,变异范围处于 45.54%-95%之间。全县具有技术职称人员比重偏低,仅占 16.67%,其中初级职称人员 40 人,占 13.34%;中级技术职称有 10人,占总员工的 3.33%,且均在公司机关任职;无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整体上,该县局员工队伍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已成为制约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司机关与基层烟叶站技术人员比例差异明显,需加大机关技术性人才向基层烟叶站交流力度,也可从职业技能鉴定、学历提升、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升行业尤其是基层员工技术水平。
3 该县烟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烟农结构不合理
该县目前 40 岁以上、初中文化以下烟农户数达 78%左后,无法满足当前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需要。调查结果还表明 30 岁以下年轻烟农户数不足 3%,且随着大部分农村青中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新的农二代不愿从事烟叶生产,处于烟叶生产链条中基础和关键地位的烟农队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行业发展形势严峻。
3.2 烟农流失严重
自 2009 年以来,该县烟农户数以每年 20%左右的速度递减。调查结果表明,劳动强度太大,前期投入大是阻碍烟农种烟的主要原因。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让妇女、老人成为从事农村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同时,农村劳动力在农村成为稀缺资源,供求关系的变化和社会 CPI 的不断攀升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种烟成本价格随之上涨,导致烟农队伍的进一步流失。
3.3 种烟劳动强度大
近年来,随着烟用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及农机推广力度的不断增强,烟农的亩均用工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不是很明显。受该山区地形限制,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烟地面积有限,烟用农机使用普及率不高,主要还是以传统小农生产方式为主。另外,烟农合作社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一些专业化服务方面覆盖面还不足,在调查烟农中,只有专业化育苗服务实现全面覆盖,专业化机耕、植保、烘烤、分级覆盖率不足 50%,其专业化服务机制、覆盖面、专业化服务队员数量素质、服务质量均不够理想,未真正体现“减工降本”的预期效果,烟草公司投入的部分农机具等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发挥其效能。
3.4 比较效益下降
前期投入大是烟叶生产中阻碍烟农种烟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肥料、煤炭、农药等物资价格的上涨,特别是用工价格的持续攀升,烟叶种植成本增长迅速。且与其他经济作物如茶叶、中药材、水果等及外出务工相比,烟叶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环节多、风险大,种植比较效益不高。
3.5 员工结构不合理
烟草员工作为烟叶生产的另一支重要队伍,与烟农调查结果类似,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技术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形势的需要。且 30 岁以下年轻员工比例低下,员工队伍建设无法进行“新陈代谢”,尤其是基层烟叶站点员工各项调查指标更为令人担忧,行业队伍建设现状矛盾比较突出。
4 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
4.1 烟农队伍建设
4.1.1 职业化烟农培育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执行者和主力军,实现从传统烟农到现代烟农的转变,建设一支与现。首先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烟农技能素质,建立以基层烟叶技术指导员辅导为主、职业烟农辅导指导为补充的烟叶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尤其要把种烟大户和以烟为主的铁杆烟农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宣传现代烟草农业经营管理理念,让烟农能种烟、会种烟、种好烟,让其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得到实惠;更为迫切地是,要从政策宣传、技术扶持、差异化补贴等方面引导、鼓励更多尤其是年轻烟农的种烟意愿,促进烟农新老队伍的平稳过渡。
4.1.2 保障烟农利益
保障烟农利益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稳定职业化烟农队伍的基础。烟农在同外界交往中主要会形成生产面、交换面、分配面、消费面、社会地位面和环境关系面共六个烟农利益面。结合当前烟农流失原因以及最期盼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在生产投入方面要适当提高前期物资补贴,结合该烟农需要实际,投入重点应在肥料等烟用物资价格补贴、生产投入、农机补贴、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服务、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同时,进一步拓宽投入来源,采取烟草商业、工业企业和地方政府三方“捆绑式”投入。
4.1.3 发展合理种植规模
通过对 2013 年种植规模和其他经济指标的调查,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规模化种植具有比较效益,当种植规模超过 50 亩时,上等烟率、担均价、亩产值等指标都迅速下滑。另一方面,在遵义山区发展种植大户还有机械化推广普及等诸多难以破解的难题,多数大户不仅未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还产生一定负面效应,如占用烟草投入的物资和补贴多而影响其他小户烟农的利益等,结合该县实际,应发展种植规模在 20 亩-50 亩之间的烟农种植户为主。
4.1.4 健全烟叶种植风险保障机制
鉴于近年来干旱、洪涝、病虫害等不可预测因素的不断增多,遵义各烟区种植风险都不同程度的增加。要以维护烟农利益为工作重点,建立防灾减灾长效保障机制,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和完善烟叶生产风险基金制度,积极引入商业性保险推动烟农、政府、烟草商业、工业企业共同投保的烟叶政策性保险;另一方面,与地方植保站、农牧局、气象等部门共同完善病虫害统防统治体系,建立病虫害预测、预警及联合控制组织机制,减轻严重自然灾害给烟农造成的损失,稳定烟农种烟积极性,切实解决烟农后顾之忧,实现放心种烟。
4.1.5 建立“民本烟草”工作方法
“民本烟草”的工作方法指的是由传统的以行政命令为主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转变,要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双向承诺、权责对等,经济杠杆、利益调节,情合力群策管理模式转变;在工作机制上,促进传统的“上讲下做、上促下抓”向以烟农利益为核心的良性互动转变,建立民意表达机制、民事调解机制、民权保障机制和为民服务机制,维护烟农与烟草行业稳定长效合作关系。
4.2 员工队伍建设
4.2.1 性别、年龄及学历结构优化
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有战斗力的基层烟技员队伍,是烟草行业实现原料保工年龄、文化素质各项指标形势更加严峻,各基层烟叶站之间、基层与公司机关之间员工性别比例、年龄及学历结构极不平衡。鉴于当前基层站点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难以长期留住文化素质高、年轻化的新一代大学生人才,建议在针对基层工作岗位招聘员工时可适当放宽文化水平的限制,以大、中专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主,可从农业院校中引进专业对口优秀的应届大专以上毕业生、向社会公开招聘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从公司机关岗位调整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年轻员工向基层烟叶站点交流充实,为当前基层站点补充“新鲜血液”。
4.2.2 加大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
针对目前烟草员工技术职称、技能资格以及学历水平偏低的现状,根据岗位实际要求、个人专业基础和职业生涯规划,从知识补充、技能扩展、在职教育等方面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系统培训,全面提升员工专业知识和从业技能水平。
4.2.3 建立员工队伍晋升激励机制
结合当前基层公司员工队伍实际,制定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员工提升专业技能资格、技术职称以及学历的积极性,为员工结构优化提升制度保障。首先建立技术职称和学历提升奖励制度,将其技能资格、技术职称和学历提升与员工绩效考核报酬挂钩,并建立逐年增长常态化机制。在给予一定物质保障和激励的基础上,在员工职位晋升渠道创造条件,优先从技能资格、技术职称高的基层烟站员工中提拔烟站管理干部和公司中层干部的力度,探索对实践经验丰富、技能资格过硬、工作业绩突出的基层员工破格任用的制度。
5 小结
通过对遵义市某县级公司的烟农和员工两支队伍调查分析,烟农群体年龄结构老化严重,文化素质偏低,烟农队伍流失问题突出,尤其是 40 岁以下青壮年烟农所占比例偏低,烟农的稳定持续发展形势较严峻,研究还表明在种植规模超过 50 亩时,调查的各项经济指标下降明显。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拥有技能资格、技术职称的员工比例偏低,学历结构低下,不能较好地当前烟叶生产对员工队伍的要求,且各基层烟叶站点之间以及与公司机关部门间员工结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建设性地提出了采取“民本烟草”的工作方法培育职业化烟农队伍,在保障烟农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发展以 20-50亩为主的适度种植规模。在员工队伍建设方面,以提升学历在职教育、加强技能培训、人员招聘、员工晋升激励机制以及加强机关与基层烟站的员工交流力度等方面平衡当前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技能资格、学历结构偏低的突出矛盾。最后,从烟农合作社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等宏观方面提出促进烟叶生产中“两支队伍”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