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烟叶工作会提出,2015年烟叶计划要按照“严格控制计划总量,合理配置计划资源,稳步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高单产收入”的思路进行安排。
提高烟叶单产收入,对于新形势下实现烟叶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解决烟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经营转变、推动烟叶生产转型升级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立足于工作实际,本文着重探讨县级局(分公司)提高烟叶单产收入的路径。
烟叶单产收入是指一个年度内单位土地上种植烟叶及附属产品的收入。狭义上,主要指单位土地上种植烟叶的年收入;广义上,也包括种烟单位土地上同一个年度内的其他收入,如茬口作物收入等。
烟叶单产收入的提高不仅意味着烟农收入的增长,更意味着烟叶质量的提升。因此,提高烟叶单产收入对于稳定烟农、稳定烟区、稳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烟区有效解决“在哪种烟、靠谁种烟、怎么种烟、为何种烟”的问题。对于县级局(分公司)来说,提高烟叶单产收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调整、烟叶生产规划布局、资源配置(烟农资源、水源资源、土地资源、基础设施资源)、政策执行、科技运用、管理方式、组织方式、生产相关环节等。在具体工作中,县级局(分公司)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将提高烟叶单产收入目标纳入生产布局,从生产规划上保障目标实现。一是收购结束后,及时完成来年烟叶种植摸底工作,重点对烟农种烟意愿、面积、单产、一村一品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二是根据近三年来的烟叶单产情况和资源配置情况,以500亩左右为单位,分网格、分片区科学核定烟叶单产。三是根据上级下达的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和单产核定情况,密切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按照优化区域、优化田块、优化农户的原则,科学分解计划,合理安排烟叶种植面积,使计划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四是规范合同管理,发挥合同在落实计划、指导生产、组织收购中的作用,杜绝超种超收和少种少收现象,保证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将提高烟叶单产收入融入生产技术方案,从生产管理上保障目标实现。在经济指标项中融入亩均单产、上中等烟比例、亩均产值三个指标项。在质量目标中融入各部位烟叶的单叶重量指标。技术措施方面,重点在烟叶施肥、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突破,在落实好常规技术的同时,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烟叶生产科技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并产生经济效益,促使技术增值。生产督导方面,按照技术方案,制定配套督导方案,完善督导机制,通过督导确保各环节烟叶生产技术标准和目标全面落实,确保烟叶生产全过程各要素发挥最大作用。
大力开展减工降本,着力提质增效,从转变方式上保障目标实现。近年来,烟用物资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给烟叶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减工降本对于稳定生产、促进烟农增收、提升烟叶质量尤为重要。烟叶生产机械化、专业化、科技化是推进减工降本的有力举措。一是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在育苗、预整地、移栽、大田管理、采烤等环节大力推行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力投入。二是推进生产专业化。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土地有效流转,培育职业烟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烟农队伍;另一方面,在育苗、机耕、生产、植保、采收、运输、烘烤、分级等环节引导组建专业化队伍,有效整合人力和物力资源,降低烟农种烟成本。三是推进生产科技化。强化烟技员、烟农科技创收意识,深化科技落实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在烟叶生产中的支撑力和保障水平,使科技成为提高单产收入的增长点。
大力开展烟叶茬口作物种植,增加收入来源,从收入渠道上保障目标实现。以四川省宁南县为例,自每年8月烟叶进入顶部采摘、完成烟秆拔除到来年3 月整地移栽,烟地有7个月时间可供开发利用。烟叶茬口作物种植自然生长周期足,土地利用率高,不仅能解决烟叶土地轮作和提前预整地问题,而且能拓宽烟农收入渠道,实现提高烟叶单产收入的目标。近年来,烟叶茬口作物种植普遍存在缺乏统一规划、品种混杂、管理粗放、规模化和规范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显著等问题。因此,既要结合烟区实际,也要权衡市场行情,因地制宜发展烟叶茬口作物。一是选择对烟叶生长有利的作物,以茬口衔接适当为标准。二是抓好技术集成,重点推广良种选择、规范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等现代集约化栽培技术。三是抓好区域布局和品种搭配,实行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四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相关产业和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将提高烟叶单产收入纳入方针目标考核,从考核管理上保障目标实现。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高烟叶单产收入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统一全体烟叶生产人员的思想,才能有效落实好各项具体措施。这就要求烟叶生产各级管理人员深刻认识提高烟叶单产收入的重要意义,明确各项措施。二是确定目标、落实责任。结合中上等烟收购目标要求,考虑当年烟叶价格政策因素,参考近三年烟农平均单产收入,确定本年单产收入目标,并将其落实到部门、站点、岗位。三是实行差异化考核。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将单产收入目标纳入县级局(分公司)方针目标管理,实行差异化考核,确保各岗位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合理安排相关活动,促进管理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