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烟草农业在攀枝花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对此,市委市政府是非常满意的,广大种植户和基层干部也很满意。
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被誉为“中国阳光花城”。
攀枝花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矿藏资源,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9℃~21℃之间,全年日照时数达2300~2700小时,这一点也使我们对烟草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攀枝花是典型的新型工业城市,工业占了GDP的75%左右,而农业只占不到5%,处于二半山区(海拔1600~2000米以上的山区)的农民生产生活都比较困难,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而这些地方正好又是烟叶生产最适宜的地区。
从2003年烟叶产业在攀枝花起步以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投入到生产中,烟叶年产量从不足1000担发展至30多万担,居四川省第二。
攀枝花烟叶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但发展势头很好,潜力很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烟叶产业发展,成立了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烟草产业发展。
同时,市委市政府把现代烟草农业作为全市五大特色支柱农业产业之一,在政策制定、人员配备、机制建立上予以保障和支持。
近十年来,烟草部门先后投入7.38亿元建设资金,为烟区修筑机耕道179.94千米,水窖43835口、水渠(管)1531.59千米;投入近3亿元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机具购买、防雹减灾等,保障了烟叶生产的需要,很大程度上还改善了边远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此外,2011年以来,烟草部门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展示了烟草形象和国企风范。
现代烟草农业在攀枝花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对此,市委市政府是非常满意的,广大种植户和基层干部也很满意。
2014年,即便在前旱后涝的严重自然灾害影响下,全市收购烟叶28.8万担,仍实现“三个提高”,即上等烟比例提高11%、收购均价提高12%、烟农户均收入提高10%。
下一步,我们要科学筹划,使烟叶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要坚定烟叶产业发展信心和思路不动摇,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扶持烟叶产业的发展,强化领导组织,深化协同配合,真正把烟叶产业作为二半山区少数民族与烟农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要坚持打造攀枝花优质特色烟叶不动摇,按照“打造金沙江流域优质特色生态烟区”的发展战略要求,打造优质、安全、生态、特色的山地清香型烟叶,进入全国知名品牌主配方。在优化区域布局上,要将生产计划向生态资源条件好、土地人力资源集中、生产技术水平高、灾害低发的区域转移,重点向二半山区域集中,推动烟叶产业提质增效。在彰显品质特色上,要主动转变烟叶发展思路和生产组织方式,由过去的依靠数量与质量增长转变为“质量与特色并重”,彰显攀枝花优质烟叶的风格特色。在提高产业效益上,要转变方式、打牢基础、提升质量、彰显特色,发展规模化种植、实现集约化经营,引导和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和发展种烟大户,形成规模效益。在注重科技创新上,要鼓励、引导、扶持更多的烟叶科技项目,加强科技攻关,在科技兴烟、科学种烟上多下功夫,积聚烟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要坚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不动摇,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要求,立足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烟叶生产合作组织,探索更加科学先进的生产方式,成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要加大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力度,将烟基建设视为“惠民工程”、“民生工程”,为群众谋福利;加快建立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队伍,扶持发展烟农协会、合作社、互助组等不同形式农民组织,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加强职业烟农培训,重点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职业烟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