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安徽宣城市黄渡村的烟农张朝华来说,“不在自家田里种烟已经很多年”。2010年前后,他就开始从关系好的亲戚朋友那里,转包更多的土地种烟。村里像张朝华这样的农户有很多,土地流转早已在皖南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自2012年起,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在适宜特色烟叶生产的“两江一河”流域,开展土地长期集中流转。2013年更是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规范了宜烟土地长期集中流转行为,推进烟稻轮作种植,实现烟叶种植可持续发展。
长期协议 规范有效
一种新模式:以村委会为流转主体,将农户的土地经营权按照12年的期限集中流转到村委会,再由村委会流转至公司(或合作社),流转租金三年一核定,有效保障农民利益。烟农核实面积后与烟站(或合作社)签订转包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田块数、租金等,租金一年一付。
“农民—村委会—企业—烟农”,皖南烟区土地的流转及转包看似复杂,其实仅是一种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土地所有权权属依然不变。新模式明确了流转周期、流转方向,真正做到了把闲置的、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
对于老烟区黄渡村来说,土地流转工作开展得较早,且流转形式也较多。起初,土地流转一般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烟农们靠私人关系自行流转;渐渐地,村委会参与进来,协助村民开展土地流转,虽也签有“一纸协议”,但土地流转规范程度较低,同时很难做到连片、集中。
“毕竟是在别人家的田里种烟,有时候会担心明天是否还愿意把地流转给我,而且哪有这么巧的事儿,关系好的几家人土地也是挨着的,所以以前土地流转的面积小而散,但种烟还是要连片儿比较容易管理。”张朝华述说着以往所面临的困境。
土地长期集中流转的新模式,有效规避了从前的“杂”与“乱”,把多种流转的方式进行统一,并形成了相对规范的工作流程。
皖南烟叶公司生产收购部经理薛宝燕跟记者细数了一下,从流转到转包,土地流转要经历十九个步骤。各乡镇要经过选择区域、面积确认、面积公示等环节方能与农户签订协议;烟站同村委会签订协议之后,还要编号绘图,建立档案;在转包环节,首先烟农要报名申请,烟站提出发包意见,分户约谈,核实面积,才与烟农签订协议。
村委会还会将土地流转相关资料报乡(镇)政府土地集中流转服务中心备案并留存备案证明,使得各项工作规范化、合法化。
在整个流转过程中,皖南烟叶公司虽不处于主体地位,但肩负起了监督的重任,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每个村的土地流转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或许很多人有这样的疑虑:“一次性签订12年的协议,如果几年后,地价上涨了,农户岂不是会吃亏?”
对此,薛宝燕经理解释道:租赁费每三年核定一次,每次核定时按照每年每亩300斤中籼稻国家保护价折算现金。地租随着粮食价格的变化不断调整,既稳定了地价,又解决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依托政府 集中流转
一个关键点:土地流转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检验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皖南烟叶公司把握住了关键一点,就是借助政府的力量,明确了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
村民手中的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到村委会,减少了企业直接从众多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的阻力和协调难度,相对于企业来说,农户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高。但对于村委会来说,集中签订12年的土地流转协议确实有难度。
“那段时间经常开会,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宣城市西扎村党总支书记表示:“我们为农户们算了一笔‘精细账’,细到自己种一亩田要花多少钱,一年的收成怎样,把田流转出去,每年能拿到多少租金,然后再去别人田里劳作,能拿到的工资是多少等等。”
一行行数字一目了然,村民们知道,虽然土地承包出去了,但他们的收入不减。
在村委会、合作社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皖南烟区长期流转土地共计3.5万亩,2014年又流转了1.5万亩。也就是说在皖南烟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都实行了长期集中的土地流转。其中,黄渡、西扎等七个村的土地更是做到了整村长期流转。土地流转还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从前撂荒的土地也成了烟农们争相承包的“香饽饽”。
“这些村子的生态条件比较好,而且整村流转的土地,基本都是连片的。”薛宝燕经理说道。
“你现在看到的所有土地,都是我们家用来种烟的。”烟农马香炉兴奋地用手指向了远方。冬日的皖南土地上虽少了夏日的郁郁葱葱,但从马香炉的眼中,仍然可以读到他对来年好收成的期望与自信。
连片种植,方便了机械化操作,许多烟农买了大型拖拉机,不仅可以自己使用,还能“带机入社”,机器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租给更多的烟农。烟田大了,烟农们也富了。像马香炉这样的“专业大户”,一年至少有十几万元的利润。
对于皖南烟叶公司来说,同样获益匪浅。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实施得到了改善。“原来我们公司无法准确掌握具体每一个烟农种植田块的位置,但现在我们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些田块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公司就可以更系统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协议到2025年期满,在这段时间内,分年度实施建设项目,可以有效避免“水进烟退、路进烟退”的现象。
烟稻轮作 提质增效
一项硬规定:为有效实施烟稻轮作,皖南烟叶公司采取烟稻协作、同户发包的方式,按1∶1烟稻轮作种植面积比例发包至承租种烟农户,稳定了烟稻轮作的种植模式。
土地集中、连片,才更有利于提高烟叶质量、推广新技术、减少病虫害,有了稳定的土地后,烟稻轮作也就有了保障,土壤的板结问题也可以得到缓解,土壤养护、修复工作也有人料理,土地流转让更多烟农走上了致富路。
“不能连茬种,这道理大家都懂,但种烟利润高,土地流转之前很少有人能自觉做到烟稻轮作。”烟农们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按照一半一半的烟稻轮作种植面积比例将土地租给我们,合作社也严格按照种植烟叶的土地面积发烟苗,我流转到100亩田,就要拿出50亩种烟,50亩种稻。”
土地流转为烟稻轮作创造了条件,农户的种植水平提升了,烟叶等级结构提高了,收益自然就上来了,每亩田每年至少可增收100元。
为鼓励烟稻轮作模式的开展,对集中流转土地实施烟稻轮作的农户,皖南烟叶公司和当地政府根据土地流转面积每年每亩补贴烟农130元,未执行或烟稻轮作执行不到位的烟农,将取消对其当年的补贴。
如果将这些补贴算作送给农户的一份“大礼”,那么合作社还开了另一张“支票”:土地流转后没有工作的农户可以加入合作社,成为专业服务队员,或者到种烟大户田里做工,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土地流转进一步推进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采访中,烟区工作人员表示,土地流转工作离不开国家局的“顶层设计”,希望未来国家局在政策层面能给予更多支持,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工作,为土地流转工作“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