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烟叶等级标准发展特点

2012-05-16来源:中国烟草作者:阎新甫 李桂湘

  由于烟叶生产在大部分国家没有受到控制,有的地区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这种烟叶生产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对烟叶质量概念的定义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传导到烟叶等级标准时,也推动烟叶等级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烟叶质量概念要素

  选择性。由于烟草制品的类型不同,每个类型的配方结构各异,制造者不可能完全按标准等级和质量去选购烟叶,多是根据自己的配方要求,以自我质量概念判断和选择购买配方所需的烟叶,导致采购烟叶等级质量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规定的质量相差甚远。

  可用性。烟叶的可用性对客户来说,比质量概念更具体、更具针对性,是购买烟叶的真正标准。也就是说,客户买来的烟叶必须能用、好用。烟叶的可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烟叶质量和等级质量概念的变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客户有其特定的要求,甚至为了配方需要牺牲等级质量而追求数量和可用性,可用性比烟叶等级的高档次显得更重要。

  成本性。客户在购买烟叶时要考虑成本,但更要保证卷烟配方需求和卷烟质量的稳定性。这种合理性的矛盾,可能导致采购商在烟叶满足不了需求时提高成本采购或放松等级标准采购,甚至出现混等级采购或仅按部位采购烟叶的现象。

  国际性。烟叶质量呈现出国际性趋势,特别是已经加入WTO的国家或组织,在烟草制品生产、烟叶进出口、市场销售等方面都面临与国际接轨的压力,采购时对烟叶质量尤其是安全质量的要求更加重视,一些采购商甚至把质量安全指标当做技术壁垒措施,操纵市场的走向。

  烟叶等级标准变化

  生产烟叶的国家大多有自己的等级标准,但随着国际上烟叶生产形势和采购模式的变化,烟叶等级标准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和执行到位,甚至许多烟叶等级标准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等级科学化。一些烟叶生产国等级标准中的等级数量在减少,如巴西烤烟标准在2007年之前为48个等级,之后减少到41个等级。赞比亚先使用津巴布韦的1173个烤烟等级标准,后来舍掉了很多等级,现在采用了865个。美国烤烟标准等级最初设置了162个等级,目前等级数已减至153个。而中国、印度的烤烟标准等级数量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最早的标准中等级数量太少,不能有效区分不同质量的烟叶,满足不了卷烟工业企业的要求。

  各国在制定烟叶等级标准的过程中,从科学、客观角度出发,往往要考虑到烟叶生产可能产生的全部等级,任何气候、土壤和种植方式生产的烟叶都可以在标准中找到其位置。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少标准等级在收购环节数量极少甚至根本不能形成商品量,在工业环节几乎是零交售,出现标准等级空档现象,因而一些等级也就成为理论上的等级标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从农业的角度考虑,标准等级如果分得太细,烟农在把握、执行标准上难度很大,并且会增加成本。对于卷烟工业企业来说,他们采购烟叶时更注重于烟叶组别的清晰划分,如部位、颜色已成为质量的第一要素,不同的采购商在采购后会根据各自的配方需要进行二次分级或挑选,这就促使一些国家把标准等级数量简化。

  对于中国的烟叶等级标准来说,它是农业、工业同时使用的标准,贯穿烟叶生产、收购、加工、调拨、储存、配方各个环节。因此,等级标准既不能太复杂也不能太简单,标准等级数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同时兼顾各方的需求和利益。

  采购标准企业化。不同国家的烟叶生产形势和销售体制发生了变化,导致烟叶交售或采购中执行标准的程度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企业决定采购等级和标准的趋势。尤其是一些小规模烟叶生产国,如赞比亚、乌干达、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巴拉圭等的烤烟基本上都是根据采购商的烟叶等级标准交售烟叶。对于非烤烟类型烟叶,采购等级标准更是采购商说了算。

  当今跨国烟草集团都建立了自己的烟叶分级体系、外观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烟叶工业分级体系和烟叶原料模块等级体系,这些标准体系都有其共同点,就是一种自我选择,其目的是保证原料的可用性和卷烟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烟叶采购过程中按照企业等级标准采购,使烟叶质量的符合性、均匀性、稳定性能较好地符合卷烟工业企业的需求。

  等级标准尺度宽松化。等级标准尺度是指在烟叶等级判定时掌握标准的宽严程度。近年来,一些烟叶生产国在执行烟叶等级标准方面有宽松化的趋势,包括联一公司、环球公司在内的烟叶供应商,他们提供的标准等级烟叶内也包含了大量不同质量水平的烟叶。由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烟叶产量在下降、而烟叶生产成本又在不断上升,世界烟叶生产面临着供应紧张的局面,一些风格突出的优质烟叶资源更是供不应求。

  各烟草公司尤其是国际烟叶中间(经销)商把烟叶转卖给卷烟制造商时实行片烟交货,卷烟制造商验货时看不到原烟等级质量,原烟经过打叶复烤后会把原烟等级质量的差异性或纯度掩盖掉,因此,烟叶经销商为了烟草贸易利润最大化,放宽烟叶等级标准采购,从而出现烟叶标准等级界限不明显,甚至混部位严重的情况。例如,巴西、阿根廷1级烤烟的收购量达到40%以上,一些地区甚至超过全部收购量的一半以上,明显是出现了其他等级烟叶混充1级烟叶的现象。

  等级价格灵活化。在拍卖制度下,采购商视烟叶等级质量情况竞价采购,标准等级的价格只是一个参照,谁出的价格高谁就能够拍到烟叶。在合同制生产和收购的国家,每年的收购标准和价格是可调的,政府主管人员、工业协会、烟农协会三方会根据情况商谈标准和价格,但主要还是执行工业协会制定的标准和价格。采购商与烟农协商定价,烟农在满足预期收益的前提下,按照采购商给出的价格,交售采购商选定的烟叶(一般不考虑等级),采购商对购进的烟叶按照质量需求组合加工。

  在国外,烟叶等级标准在收购、加工过程中一旦选定,其变化不会很大,但烟叶价格大多是变化的,烟叶种植者会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烟叶交售价格的高低,烟叶标准和等级价格均由国家严格规定的情况已为数不多。

  标准执行两极化。在国际上,执行烟叶等级标准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严格按等级标准执行;一种是协商等级标准。这与烟叶原料的重要性、市场供给的紧俏程度、标准执行监管部门的规范要求力度有关。前者在烟叶资源不紧俏的产地表现明显,采购商能够严格按照等级标准执行;后者则是为了保证烟叶资源的有效供给,采购商与烟农或供应商协商制定标准,让步接收,从而出现标准执行的两极化,且后者已成为主流。当前中国从国外进口烟叶多是按照协商等级标准执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