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年来种烟的变化太大了。今年我种植50亩烟叶,收入12万元。”谈起“十一五”期间种烟的变化,重庆市武隆县巷口镇芦红村茶庄农业社烟农刘成兵满脸喜悦,“现在种烟轻松又赚钱,全靠沾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光。”
2006年,武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全面推进以“一基四化”为重点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让烟农实现了轻松种烟。
在专业化育苗上,他们以减轻烟农在育苗环节上的劳动强度为出发点,全面推行专业化集中育苗和商品化供苗,让当地烟农不仅从过去繁琐的育苗农事中解脱出来,还可以利用农闲时节就近打工挣钱,实现打工、种烟“双丰收”。
在专业化植保上,他们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组建植保专业队,推行“三个一”的植保方式进行统防统治,即行业统筹一部分防治药物、政府扶持一部分人工费、烟农自筹一部分资金,切实解决烟农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的难题。
在专业化烘烤上,他们采用3种形式进行,第一种是市场化烘烤,即组建专业化烘烤队,根据当地煤炭成本、用电成本、烘烤用工成本进行测算,采取统一收费、统一烘烤的方式进行;第二种是委托烘烤,即烤房群烟农自筹燃料,电费、烘烤人工费用平摊,聘请专业烘烤人员进行烘烤;第三种是互助烘烤,即以种植大户为主体,组织附近烟农,根据特长,采取互助换工的方式进行。
通过实施这些专业化服务,促进了烟叶生产“减工降本增效”的目的。
享受现代烟草农业带来便利的并不仅仅是武隆烟农。“十一五”期间,行业各烟区积极发展以“一基四化”为重点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让烟农广受益,为原料保障上水平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当地烟草部门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倒埂、平整、老机耕路复垦,以及农户适度互换、租赁等方式,实行土地流转,实现了烟叶规模化连片种植,促进了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以文山州小舍姑片区为例,小舍姑村烟农一家一户的土地很零散,地块面积最小的只有0.1亩左右。土地资源整合后,该片区7个村的3761块土地实现集中连片,在总规划2.18万亩土地范围内,先期实现8000亩连片种植,户均种植面积10.96亩,比调整前户均种植面积增加6.86亩。目前,小舍姑村的户均种植面积已经增加到21.8亩。
户均种植面积增加后,专业化服务组织顺势出现。在小舍姑示范区里,5位村民分别承包了400座卧式密集型烤房,在示范区内实现了100%专业化烘烤,结束了以户为单位烘烤烟叶的历史;由120人组成的6支分级扎把专业队,承包了示范区内烟农的分级扎把工作;新组建的机械专业队配备了35台拖拉机,在示范区内实现了100%专业化机耕、起垄。当地烟草部门和专业队签订协议,明确了专业队职责和收费标准等。专业队由当地烟站统一培训、统一管理。
通过建立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扎把专业队,小舍姑示范区的烟叶生产实现了五大转变:由单户育苗向工场化集中育苗转变,由分散式畜耕向机械化耕作转变,由单户防治病虫害向统防统治转变,由单户烘烤向工场化烘烤转变,由零星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转变。2008年,小舍姑烟区每亩增产烟叶27公斤,每亩用工由原来的39个减少为17个。2009年,小舍姑烟区的烟农共种烟10078亩,户均收入由2008年的25774元增长到了63220元,用工数量降低到了16.4个。
在湖南省长沙市,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当地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在“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普惠烟农、富有生命”核心理念的指导下,烟叶专业合作社的职能被定位为综合性服务组织:即烟叶专业合作社首先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组织机构,为成员提供生产物资供应、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扎把、运输等专业性服务;其次,烟叶专业合作社又具有“以烟为主、多种经营”的特点,是一个综合性的合作社。
目前,长沙市已成立各类烟叶合作社20余家。当地农民在政府有关部门和烟草企业的帮助下,在种植烟叶的同时,开展有机果蔬生产,拓宽增收渠道。2009年,全市11390户烤烟种植户和6543户晒烟种植户总收入达3.5亿元,烤烟种植户户均种植10.4亩,户均收入2.4万多元。
“犁田有专业机耕队,育苗、烤烟有育苗、烘烤专业队,我们基本上是干半年、闲半年,每年9月到11月还可外出打工赚钱。”长沙市宁乡县烟农谢旭东高兴地说。近年来,长沙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组织建设了烘烤工场、育苗大棚、机耕路等设施,并帮助烟农组建了烘烤、采摘、机耕等专业化服务队伍。“拿烟田起垄来说,一般每亩人工费至少要150元,而找合作社的专业机耕队帮忙,只需40元。”谢旭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