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

湖北省襄樊市烟草公司推进烟叶生产专业新村建设纪实

2008-04-03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王友武、唐启意、梁晶
      坐落在湖北荆山之麓的南漳县和保康县,是襄樊市的两个“后花园”。其境内山峦叠翠,云雾缭绕,独特的自然气候为清香型烤烟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近年来,襄樊市烟草公司把促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企业回报社会的重大举措,结合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在南漳、保康两县大力发展烟叶生产专业新村,带动全市烟叶生产蓬勃开展起来。
 
打牢烟叶生产基础
 
      针对烟叶生产配套设施缺乏、种植技术落后、烟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烟叶产量不稳定等情况,襄樊烟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展开了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至2007年,该公司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在117个村进行了重点建设,在25个村进行了整村推进,共修建水池2000余个、排洪渠1662米、管网92条共计520千米,修建提灌站6个,整治小塘坝49处,使受益烟田达到5.9万亩,同时还解决了9210户农民吃水难的问题。享受着烟田基础设施带来的实惠,保康县后坪村烟农鲁国云高兴地说:“过去我们种烟,一遇上天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现在,有了这些水池管网,我们再也不愁了。”
 
建立健全运作机制
 
      在生产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后,襄樊市公司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建立健全适应产业化发展方向的运作机制上来。围绕“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指导方针,他们建立了“公司+村委会+烟农协会+烟农”的订单生产组织模式,并适时调整生产布局,顺利实现了烟叶生产从分散种植向规模种植转移,种植计划从技术水平低的农户向种烟大户、种烟能手倾斜,基本烟田从不适宜地区向适宜地区转移。
 
      生产模式转变以后,加入专业新村烟农协会的烟农在生产技术专家的指导下,统一实行科学种植、推广平衡施肥、开展病虫害防治、推行成熟采收和三段式烘烤,使烟叶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2007年,襄樊市烟叶产量达到1.19万吨,中、上等烟比例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0.7%和1.5%。目前,襄樊烟叶已经进入了多家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的高档卷烟配方。
 
着力实现“五化”目标
 
      土地集约化、烟区生态化、烟农职业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企业化,是襄樊市建设烟叶生产专业新村的5个重要标准。为实现“五化”目标,襄樊市公司会同产区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形式,使专业新村的烟叶生产基本实现了规模种植、集约经营。他们还建立了基本烟田保护制度,通过完善烟路、烤房等配套设施,有效改善了烟区生态环境。同时,他们通过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烟农队伍,着力推行规范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机耕、育苗、植保、烘烤基本实现了专业化运作,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经营机制,以及生产水平、烟叶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
 
      近年来,由于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烟叶比较效益有所下降。为保证烟叶产业稳步发展,该公司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烟叶生产补贴,并免费向烟农提供种子、农药、化肥、薄膜等烟用物资。同时,还投入了400余万元为烟农购买自然灾害保险,从根本上消除了烟农种烟的后顾之忧。
 
      襄樊市烟草公司通过推进专业新村建设带动烟叶产业稳步发展、通过发展烟叶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全市384个村种植烟叶,种烟农户达到1.47万户,收入近1.24亿元。南漳县薛坪镇栗林坪村村委会主任李鸿飞说起发展烟叶产业以来的变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我们村去年共种植烟叶1100亩,人均收入达到了1300余元,有48户农民彻底摆脱了贫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