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香,让双喜杀出一条血路

2007-06-20来源:广东中烟工业公司
    赵善炳,现年75岁,1951年在广州卷烟二厂参加工作,时年仅21岁,一直工作到1999年退休。作为高级工程师,烟草配方工艺专家,他是《广东省科技志·烟草篇》撰写者,广东“双喜”品牌主要配方师,也是“双喜”品牌高香风格奠基人。
 
    在广州卷烟二厂工作近50年的赵善炳说,50年来,“双喜”步步艰辛,个中苦乐,值得细细品位。
 
    他说:上世纪50年代,包括“双喜”在内的各种卷烟配方不是恒定的,只是靠配方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调配。这个时期“双喜”属于广州的畅销高档烟,但规模较小,且美誉度更多是依靠解放前“南洋”留下的优质美国烟叶原料获得的六七十年代,“双喜”一度停产。然而,正是在这种逆境中,他们这一代配方师开始提出了采用标准化和规范化配方,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检验实验室。“双喜”得以不断发展,并逐步步上了标准化的道路。
 
    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少人知道广东“双喜”当时正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当时,云南卷烟由于配料上的优势,在广东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同时改革开放也让外烟获得了进入广东的机会,洋烟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营销手段,获得了年轻一代的追捧。正是在这样的艰难局面下,“双喜”杀出一条血路,不断成长为广东最大的卷烟品牌。
 
    归结起来,“双喜”取胜之道有两个,一是采用复合配方,解决了企业的原料问题;二是确立了“双喜”的高香风格。
 
    由于广东一直都不是中国优质烟叶的传统产地,在原料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广东卷烟品牌必须走在配方工艺的尖端才能才能保证产品的优势。无法获得大量单一品种优质烟叶的现实,迫使他们采用复合配方,即通过对多个产地的烟叶进行调配,调和口味,通过不同地方烟叶的互补追求和谐。与此同时,技术员们加强了合理控制烟叶配比,以及加香加料的研制,务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烟叶的优势。复合配方的应用使广东解决了优质烟叶匮乏的问题。
 
    原料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确定香烟的香气风格。当时云南风格的卷烟在中国销量是最大的,也曾有很多人向他们推销云南各种品牌香烟的香料,但是他们认为,在吸味风格上,必须独树一帜,否则,学得再像,也只是模仿。只有在学习别人先进工艺的同时,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赵善炳说:“我们在香气风格上用高香,浓香,给烟民以满足感。通过不断的反复实验,80年代中期,双喜香气风格基本定型。”
 
    几经风雨洗礼和生死考验之后,“双喜”再度迎来了平稳发展时期。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广州卷烟二厂不断发展壮大为广东省烟草工业龙头企业,广东“双喜”也成为广东省第一大卷烟品牌。
 
    上世纪80年代初,外烟重新进入中国市场,改革开放也使广东这块前沿阵地成为外烟登陆我国后,国产卷烟品牌与洋烟抗衡的“练兵场”。在与洋烟的短兵相接中,由于实力渐强,质量提升,“双喜”渐成区域强势品牌。
 
    在不断与外烟的交锋中,广东“双喜”奠定了高香风格,也成就广东烟草市场的领军品牌夯实了基础。
 
    广州的烟草专家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双喜”的风格基本形成,“已经从原来的单纯靠调味师用嘴品尝,靠经验调配,变为主要靠仪器和标准和控制口味。”“九五”时期,广州卷烟二厂实现了制丝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建立了国际标准化质量保证体系。此时,这家由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在建国初期成立的制造厂,已建立了强大的技术研发体系,广东“双喜”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技术研发体系,广东“双喜”逐渐形成了特有的“高香”风格。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消费者不再一味愚忠洋烟,而更愿意抽本土品牌。
 
    为什么?广烟认为,关键源于“双喜”的价值主张-“人人欢喜。”“双喜”一向主张要消费者满意,围绕这点展开的“三高战略,保证了“双喜”在市场上占有主动的地位。
 
    所谓“三高”就是指高香、高质量、高科技。通过“三高战略,“双喜”奠定了高香风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同时,“双喜”率先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革,这种做法在国内是超前的。“双喜”率先打破区域原料限制,采取复合配方,突破了广东对某单一地区原料的依赖,由于采用了复合配方,广东“双喜”拥有了独一无二的口味。
 
    “双喜”再抗洋烟成功的第二个原因在于,注重流通渠道的利益。这是广东人的商道在“双喜”身上的表现,这一做法促进了“双喜”销售。
 
    另外,广东烟草人对市场特有的的敏锐性,特有的商道,较高的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是“双喜”成功不可忽视的原因。
双喜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