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红楼梦》第52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古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写道:次日,王太医又来诊视晴雯,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红楼梦》中所提及的鼻烟,正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人利玛窦传教士带入中国的“洋烟”。在当时的宫廷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黄金易得,鼻烟难求”,可想而知,鼻烟是何等的珍贵。
百年老店
鼻烟传入中国初期,只限于宫廷、士大夫和达官显贵使用,一般老百姓只闻其名不见其物。其用途一是当作贵重物品赠送亲朋好友,二是以嗅闻鼻烟来招待宾客,表达相互的友谊和尊敬。清康熙四十九年,第一代鼻烟传人张国成于天津创办了“益德成”,开始制作鼻烟。益德成”鼻烟为纯烟制品,掺入天然植物花香,呈烟和花的混合香气。其做工极其细腻、讲究,每道工序均为手工制作,用料和制作方法非常独特。首先,把原烟叶去梗,磨成粉末状;经过九次发酵之后,再使用新鲜的茉莉花香熏;最后是至少数十年的酵藏陈化。如此下来,鼻烟成品需要花费数十年的时间才能上市出售。正是因为其严格的操作程序,才保证了鼻烟高品质,当时,“益德成”在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都有很高的口碑。其生意也日渐红火,成为当时全国销量最高的字号,并开设多家分号。在“益德成”几代传人的不懈努力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以吸闻鼻烟为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益德成”自身也成为我国鼻烟制造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老字号企业之一。
“益德成”新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传承了256年的“益德成”被迫停止生产。这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百年老字号,在鼻烟界影响深远,其停产令无数“老烟民”和收藏鼻烟壶的人叹息不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给鼻烟带来新生。为了让鼻烟像鼻烟壶文化一样,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人体验传说中鼻烟的神秘,为“益德成”鼻烟开创一番新天地,“益德成”第五代传人张园麟,肩负着家族使命和对鼻烟的热爱,决意把停滞了近30年的“益德成”鼻烟手艺重新拾起。几经努力,“益德成”这个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终于又重新恢复生产。“益德成”不仅继承了百年传统,更勇于创新,“益德成”北京分店以一种更崭新的形象呈现在大众面前。2012年,“益德成”分号已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在韩国、日本、美国等地也刮起了吸闻鼻烟的风潮。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逐渐重视,不断出台加强保护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相关政策,人们也对鼻烟这个“老玩意儿”产生了浓厚兴趣,使“益德成”当家人更加有信心将鼻烟文化发扬广大。如今,不仅那些吸闻过鼻烟的老一辈是“益德成”的常客,年轻一代也开始慢慢接受鼻烟。更具创意的是,“益德成”独具匠心地将传统茶文化与鼻烟文化结合,让顾客在品茗的同时,享受鼻烟带来的舒适。目前,张园麟携手第六代传人马卫东,正不断为“益德成”开拓新局面。
做健康产业
在中国,鼻烟也叫“闻药”。古时,人们经常利用当地的烟草治疗疾病,它的神奇效果已经被证实,《南越笔记》曾记载鼻烟的功效:“驱寒冷,治头眩,开鼻,无烦”。“把健康随身携带”。这句广告语,是“益德成”传递给市民的健康理念。“益德成”生产的鼻烟对神经和呼吸系统有益处,嗅之气味醇厚、辛辣,有诱人的香气,具有明目、提神、醒脑、避疫、活血的疗效。“益德成”鼻烟符合中国人体质,主要原料是烟草和中药,不用点燃、无烟、无污染。鼻烟不含大烟、吗啡,长期吸闻不会上瘾,无副作用,长期吸纸烟的人,可以通过吸闻鼻烟达到缓解烟瘾甚至是戒烟的目的。在众人翘首企盼下,鼻烟回归了。在各国都在潜心研究和开发不燃烟草制品的大背景下,鼻烟回归无疑是新一轮的“健康保卫战”,而“益德成”鼻烟无疑将引领一种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断超越
第六代传人马卫东从第五代传人张园麟手中“接棒”之前,“益德成”主要以生产烟草型鼻烟为主。烟草型鼻烟对过敏人群不适用,这对部分易过敏人群来说是个遗憾,马卫东一直希望能研制出适合所有人吸闻的鼻烟。从事传统医药行业三十多年,创办了一家生物制剂企业,开发的希勒玛鼻烟获国家四项发明专利,身为“益德成”第六代传人的马卫东,将鼻烟这项濒临灭绝的技艺完整地传承下来并不断创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鼻烟和鼻烟文化,马卫东不断研究、探索适合所有人吸闻的纯药理性鼻烟。终于,他不负众望,成功研制出的纯中药鼻烟,男女老少皆可吸闻。这无疑是鼻烟事业的一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