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斗族统治的欧洲现代绘画艺术

2012-01-04来源:当代艺术

  马克·吐温曾说:“如果天堂里没有烟斗,我宁愿选择地狱。”由此可见烟斗在西方人心中的地位。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艺术的历史,尤其是现代绘画的历史就是由这些烟斗族统治的,烟斗理所当然地成为画作的主题和美术的形式,并且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梵高《抽烟斗的人》自画像

  从容烟客

  在西方,人们总是从一些小细节判断他人,如一根领带、一双袜子,或者一支笔。而烟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它雄踞在人的脸上,将一个人的个性十足地刻画出来。烟斗吸烟是男人最原始的吸烟方式,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就用玉米芯制成的长柄烟具吸食烟叶。用烟斗是印第安人的一种崇高的礼仪。后来,探险家们把“新大陆”的烟斗带到了欧洲。在16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女士们流行享用从“新大陆”带回的巧克力,而男士们的时尚则是用烟斗。到了18世纪,英国的工匠制造出了石楠根烟斗,法国的工匠制造出了海泡石烟斗,烟斗的制作技术由此达到了高峰,并形成诸多烟斗艺术流派,也逐渐成为男人的必需品。每一个烟斗无疑都有各自本身的特点,而且作为一个男士最私人的物品,烟斗与主人的亲密程度要超过任何人。

  一把好的烟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更成为“烟斗客”重要的精神乐园。喜爱烟斗的人们正是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说“凡事凡物皆取其中道”的那批人。这样的男人大多比较喜欢独处,外表看起来平静,脑子里却在思考很多事情。烟斗便给了这样的人士一段从容淡定的时间。一个男人在没事的时候,照料烟丝、填装烟草、清理炭层、养护烟管,实在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

 

毕加索《抽烟斗的男孩》

  烟斗与绘画艺术

  在欧洲,烟草店对人们来说并不是一个购买消耗品的场所,相反,与其说是到烟草店购买烟草,许多人倒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们是在“购买灵感”。每当人们经过当地的烟草店,都会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谈论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细听其内容,就会发现范围之广令人惊叹不已——从政治到哲学宗教,甚至音乐理论,大家各抒己见,交谈自如,而往往话题会不由自主地跳转到艺术上,因为抽烟斗的美妙感受总会让人联想到美术作品所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艺术的历史,尤其是现代绘画的历史就是由这些烟斗族统治的,当然他们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吸烟者:梵高曾与他的室友高更为了烟草预算吵得不可开交;据说还有一位画家甚至用他父亲留给他的财产购买烟草;无数艺术家依赖家中提供财物购买烟草,烟草成为他们生活和创作的必需品。

  烟斗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是与抽烟斗在欧洲盛行同步进行。由于逐步崛起的商人阶级是购买烟草的主力,于是他们也孕育并推动了艺术的发展。当时,不少富有的艺术赞助商想找寻一种方式炫耀他们的财富和地位,于是烟斗就成为高消费以及露骨的自我吹捧的显著标志,进而成为肖像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的每一发展阶段或运动总是伴随着一些画作或画家以抽烟斗作为主题。烟斗理所当然地成为画作的主题和美术的形式,并且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到了19世纪,随着艺术家的涌入巴黎,当时的法兰西学院已成为孕育和发展烟斗文化的主流并且成为当时艺术和品味的一线指标。如库尔贝1849年的自画像《抽烟斗的男人》。这个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就是保罗·塞尚,创作于1890至1892年的《玩牌者》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塞尚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与烟斗或抽烟斗相关的内容,并且以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作品的主体,通过几何解析来创作烟斗和抽烟斗的人物形象。这种风格激起了许多热爱烟斗的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他们开始纷纷效仿,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发展,这使得烟斗在艺术画作中的具体形状发生了有趣的变化。20世纪初毕加索和布拉克作为立体派的代表更是把烟斗作为创作元素的作品引领为艺术圈里的潮流。布拉克1929年的作品《小提琴与烟斗》、毕加索创作于1905年的名作《抽烟斗的男孩》

  对于一个兼具画家和烟斗客双重身份的人来说,艺术与烟斗之间的长期历史关联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每当独处的时候,艺术家们常常一边抽着烟斗,一边作画,两种不同事物的感觉是如此相似。无论是抽烟斗,还是作画,都需要情感、品味和激情,艺术家们似乎都有一种本能的寻求归属的驱动蕴涵其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