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烟”打一辈子交道 “烟具私博馆”藏居民区

2006-10-16来源:《金陵晚报》作者:仲毅
    在一间约20平方米的房间里,整齐有序地陈列着大大小小2000多件门类繁多的烟具,这可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花费了20年光阴才一一收集起来的。
 
  他,叫王安珠,退休前一直从事烟草经营管理工作,在工作中爱上了烟文化,不由得沉迷于此,“傻乎乎”地将自己的工资全部投资到了收集烟具上。到目前为止,王安珠收藏的烟具已经达到了2000多件,他的家成了全国有名的“烟具私人博物馆”。
 
  更令记者意外的是,王安珠老人还自掏腰包将自己近30年的“烟龄”编成了一本书——《中国烟具文化》。
 
  带着一个又一个惊喜与意外,记者走近了这位年近七旬、平易近人的“老烟友”。
 
  身价不菲的鼻烟壶
 
  “这就是鼻烟壶。”一排小巧玲珑、花花绿绿的瓶子呈现在记者面前。外形有的像宝塔、有的像药瓶、有的像葫芦……
 
  王安珠解释说,这些五彩缤纷的鼻烟壶是由玛瑙、青玉、陶瓷、青金石、玻璃等材质制作而成的。其中,一个看似普通的玻璃鼻烟壶却是他的最爱。
 
  记者看到,这个淡黄色的鼻烟壶的一侧清晰地写着: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等3排黑色小字,最后落款的时间是乙酉清和用。王安珠告诉记者,上面的字全都是从里面刻上去的。据说是道光皇帝第7个儿子曾经用过的。
 
  “难道将鼻子凑在瓶口就可以吸烟吗?”对于记者的提问,王安珠笑而不答,只见他从鼻烟壶里将少许棕色粉末状的“泥土”倒在白色的烟碟上,然后捻了少许凑在鼻孔的一侧,用力嗅了一下,然后陶醉其中。
 
  镂空寿字水烟壶
 
  400多件各式各样的水烟壶是王安珠收藏最多的一种烟具。记者注意到,水烟壶基本上都是由烟管、吸管、盛水斗、烟仓、手托、通针、镊子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零部件构成。
 
  “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水烟壶。”记者看到,烟壶下部两侧用镂空技术刻出了一个寿字,中间还由葫芦藤连接着几个大小不一的宝葫芦。
 
  王安珠告诉记者,他收集的400多件水烟壶基本上都产于清朝年间。
 
  不同地域的旱烟杆
 
  “旱烟在中国流传时间最长,普及范围最广。”王安珠用了两个之最来描述他收藏的旱烟杆。王安珠先拿出一支超大的旱烟杆,烟杆上镶嵌着3颗红玉石。“这种藏族烟具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王安珠又拿出一杆外形酷酷的旱烟杆。只见这根旱烟杆长约20厘米,除了烟嘴、烟杆和烟头外还配了一条银链子,链子上面还有一个挂钩和一个比烟头略大的银质小碗。王安珠解释说,这个奇特的旱烟杆产于内蒙古,牧民经常骑马,为防旱烟杆丢失,就用一根链子将烟具与挂钩系在一起。
 
  两千七买了套赝品
 
  王安珠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居然花2700元买过一套假烟具。
 
  2004年的一天,一位上海的好友推荐给他一套卷烟具。王安珠没仔细鉴定就收了下来,回家仔细“检查”才发现竟然是赝品。
 
  “你看,这套卷烟具上侧面印着‘华成烟公司谨赠’的字样,但是底部却印着‘大清嘉庆年制’的字样。”王安珠解释,华成公司是1934年建厂,嘉庆年间距今有100多年的时间,而且这套烟具看起来成色很新……
 
  与“烟”打了一辈子交道
 
  “20多年来,除了西藏,我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王安珠笑着说:“那个最大的火镰就是我上个月在去云南参加第三届烟标博览会时花2700元买的。”
 
  王安珠在2004年出版了《中国烟具文化》一书。“我收藏烟具不为挣钱,收集的过程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烟具可以告诉我们一段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