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鼻烟壶之乡”,在清朝前期,上流社会的人们就热衷于玩赏搜集鼻烟壶,甚至将其作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伏诛,其被查封的财产中竟然有2390个鼻烟壶,其中玉质鼻烟壶148个、碧玺的300多个、玛瑙的100多个。
为什么这些人如此珍爱鼻烟壶呢?这与清朝帝王对他们的赏赐不无关系。
清朝历代皇帝都很喜欢鼻烟壶,经常将其作为礼品赏赐给文武官员、商贾名流,乃至西藏的达赖、班禅等。皇帝的这一举动,必然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年羹尧在得到雍正赏赐的两个鼻烟壶后,缮折谢恩说,鼻烟壶虽小不盈握,却精妙天巧,文质合中,绚素交映,贵比圭璋,“正以臣心之所适,而睿思之所周”,并将鼻烟壶奉为珍宝,世袭以藏。嘉庆皇帝在白莲教起事之际,用兵讨伐,为了激励将士,常将各式鼻烟壶赏赐给有功官兵。贵族、大臣、商贾、将士们在领赏后,不敢不用又不敢用,便常去市上购买,代之以用,如此上下沿袭。渐渐地,鼻烟壶从宫廷走到了民间,成为一些人在社会交往中互相馈赠的礼品。
清人崇尚鼻烟壶并且赏玩成风,这中间除了出于喜爱和炫耀之外,也有社交方面的实际需要。对此,清末大理院少卿赵汝珍在其《古玩指南》中作过详尽的分析和说明。他认为清代友朋会晤“第一事即互惠鼻烟以示恭敬之意,宛如今日之招待友朋首须敬烟卷相似”,“明知友人吸烟,而晤面之时自己吸之不敬友朋,此最失礼者,清季友朋见面互惠鼻烟,即此意也”。接着,他又分析说:“次之则互相鉴赏烟壶,此虽迹近夸耀,但其实亦为友朋会晤之极适当仪式,相等于今日之谈天。友朋晤面虽有重要事件,相商亦不能开口道出,必经过相当谈天之程序。谈天尚须无话找话,无词生词,此则彼此互相交视,便生出许多语句。故赏鉴烟壶明可以由外面鉴辨其成色之优劣,可以明了其数量之多少,凡此皆非他物所能行者。”由此可见,鼻烟壶在清代社交场合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