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群体心理学开创者、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大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至今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
读这本书,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乌合之众,汉语中的解释为“像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心理学上叫作心理群体,有两个构成要件,即持续在某一短暂的时间里,有着共同心理状态的人(或为有一个共同目标的群体)
从全书总结来看,群体行为的社会心理特点分为四点:
第一,冲动与多变。当面临问题时,群体通常不会做预先的策划安排,危机出现时往往会情绪压倒理性、盲目冲动代替思考,正被“无名氏”的群体所裹挟。就像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萧峰为什么会被昔日丐帮兄弟群起而攻之,那些平日里的手足之情,兄弟之义为什么会不复存在,聚贤庄里那些人智商集体下线,不分事实,不看证据,听信谣言,拔刀相向,那个时刻,他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第二,易受暗示和轻信。勒庞指出,群体成员彼此间通过暗示、情感传染等加快了无意识个性的显现,人们立即将接受暗示的思想外化为成自身行为趋向。比如前几年,因为福岛核电站事件出现“抢购食盐”、因为“非典”事件“抢购板蓝根”、因为新闻里报到了禽流感而立刻“拒绝鸡肉、不吃鸡蛋”,都有这方面的体现。
第三,情绪的夸张与单纯。勒庞认为,虽然群体中的个体表达出来的感情各有不同,但普遍极为简单而妄诞。例如在巴黎恐怖袭击之后,民众普遍将整个穆斯林群体置于口诛笔伐的境地,而忽视了大部分穆斯林都是善良的,欧洲的穆斯林与基督教徒相安无事的生活了很多年,而大多数民众处于群体感情的狂暴中,对自己的言行并未有足够的责任感,更加激化了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第四,偏执与专横。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在心理学范畴又被称为匿名状态,个体借助“数量即正义”之名行不负责任之事,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最易滋生出如教条主义、摒弃责任、顽固偏执的心理。有一部电影《搜索》,剧中的叶蓝秋因为公交车不让座的一事,被人拍成视频发到网上,于是迅速聚集了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不问事实,简单粗暴、情绪化地实施网络暴力,最后逼得叶蓝秋跳楼自杀,可是她没有让座的真正原因是那天她被检查出癌症,身心俱疲,那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应激反应。
群体具备的这四个特点,主要来自三方面原因:即心理趋同、情绪感染、心理暗示。在群体中,具备足够强大的能力来抵挡情感暗示的人寥寥无几,因此易于在趋同的洪流中迷失。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现代传销与邪教在信息发达的当代依然能够迅速发展壮大。
虽然我们谁都不能保证绝对不会被“群体”裹挟而迷失自我,但通过这本书,我们对“群体”的特征和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至少能够在心理上筑牢安全防线,不被轻易突破。最后,回到这本书来说,这是一本让人们看清真相的书。作者用犀利的语言,对群体行为的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让人感觉酣畅淋漓,我想这也是《乌合之众》会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著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