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南京彩灯”火花之印有《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的“狮子灯”。
②“南京彩灯”火花之印有《生查子·元夕》的“兔子灯”。
③“南京彩灯”火花之印有《青玉案·元夕》的“青龙灯”。
④“南京彩灯”火花之印有民谣的“荷花灯”。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这一天,赏花灯、猜灯谜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
元宵节赏灯习俗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祈求一年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晚上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晒谷场跳舞。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朝廷号召百姓于上元夜放灯,以示对佛祖的尊重。在唐代,元宵赏灯盛极一时,无论是京城还是乡下,到处彩灯高挂,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树、灯柱,满城灯火绚烂。宋代,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上元夜几乎成了人们的狂欢节。不论在规模还是花灯的精美程度方面,宋代都超过唐代,活动也更为民间化、民俗化。北宋诗人辛弃疾写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词句,说的就是宋朝元宵节花灯无数、烟花如雨的盛况。
元宵节花灯的图案丰富多彩,有寓意吉祥的动物形象,有惟妙惟肖的人物画像,有精彩动人的故事场景。
花灯以及与元宵节有关的诗词曾出现在我国各大火柴厂出品的一些火花上。笔者藏有一套江苏南京火柴厂出品的“南京彩灯”火花。该套火花共十枚,于上世纪80年代出品,主版画面和副版诗词均出自江苏画家诸辛耕之手。主版画面展现了青龙灯、蜜蜂灯、麒麟灯、孔雀灯、狮子灯等十盏具有民间特色的彩灯,副版上印有与元宵节相关的文字。唐代崔液的《上元夜》,南宋朱淑真的《元夜诗》、范成大的《灯市行》、姜白石的《咏元宵》,明代何景明的《元夕怀都下之游》,清代李调元的《元宵》等描写元宵盛况的诗词,都可以在这套火花中欣赏到。
其中一枚火花(图①),主版呈现的是“狮子灯”,画面上的狮子呈站立状,两只前爪抱着一个彩球,似乎想要与人嬉戏,副版为隋炀帝的《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这首诗展现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美景。
这套火花中还有两枚副版所呈现的词句与爱情有关。“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在主版画面印有“兔子灯”的火花(图②)副版上,北宋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元宵节的爱情故事。该词有对美好爱情的追忆,表达了情感失意后的惆怅和感伤。在另一枚印有“青龙灯”的火花(图③)副版上则是南宋辛弃疾著名的《青玉案·元夕》。这两首词为元宵节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此外,还有一枚火花(图④),主版印有“荷花灯”,副版印有一首“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花灯。花灯挂在大门口,迎来太平丰收年”民谣,表现了民间喜气洋洋过元宵的热闹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