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金龙”品牌是怎样炼成的

2005-10-15来源:摘自东方烟草报作者:龙思
楔子
 
    汉烟,中国传统烟草口味之一,形成于20世纪上半叶。汉烟具有“烟草本味、饱满醇厚”的特点,其形成的烟草文化在中国传统文明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自汉烟创立伊始,“红金龙”就是汉烟的代表品牌。
    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
    历经近百年的积淀与创新,“红金龙”成长为“36名优烟”之一、“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
    “红金龙”见证了纯正汉烟的成长,正带领着汉烟腾飞……
    为什么“红金龙”可以历久弥新,具有如此鲜活的生命力,并能将汉烟发扬光大?
    让我们回眸“红金龙”近百年的历史长卷,
    一起去寻找答案……
    感叹并永记……
汉烟·“红金龙”
 
    在有“武汉王府井”之称的汉口六渡桥边,巍然耸立着一幢灰色大楼,虽历经百年风雨,但门前一块黑色大理石招牌上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几个金字依然熠熠生辉。这幢大楼就是“南洋大楼”,也是“红金龙”的缔造者——“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的旧址。
    时间闪回到上个世纪初……
    19世纪末,机制卷烟传入中国,到20世纪初已经相当普遍。1902年,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垄断组织英美烟草公司成立,并在上海开设了卷烟厂,很快它就垄断了中国的卷烟市场,在烟草行业形成了一手遮天的局面。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于1905年在香港创建,最初叫“广东南洋烟草公司”,1919年更名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氏兄弟自幼经商,很早就想将资本投入烟草业与外国企业一争高下,创立中国自己的烟草业,他们也因此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早期实践者之一。
    “广东南洋烟草公司”创立不久就依靠自己的“白鹤”牌卷烟打开了销路,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极大地刺激了英美烟草公司,他们无法容忍“南洋”公司的卷烟抢占了他们的市场,因此一直在寻找机会打垮“南洋”烟草。
    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工业在黑暗的封建压迫与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夹缝中发展,贫苦羸弱,尽受欺侮,很难与外国公司抗衡。很快,“英美”以“南洋”最为畅销的“白鹤”牌卷烟的商标颜色与他们所产的“玫瑰”牌卷烟的商标颜色有些相近,便借口诬陷“南洋”侵权。由香港当局出面,强行将“南洋”价值两千多元的“白鹤”牌香烟焚毁,简照南被迫放弃“白鹤”商标。但是英美公司并没有就此摆手,还派人警告香港和九龙的烟贩,禁止出售“南洋”香烟。“南洋”卷烟的销售量迅速下滑,从此一蹶不振。1908年5月,简氏兄弟忍痛宣布“广东南洋烟草公司”破产。
    1909年2月,改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后,“南洋”开始第二次创业。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海外华侨大受鼓舞,国货也顿时畅销起来。“南洋”的香烟在南洋群岛一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销售势头。“南洋”生产的“飞艇”、“飞马”、“双喜”、“地球”、“喜鹊”、“发财”、“狮球”、“三夫人”、“自由钟”等牌号的卷烟为简氏兄弟公司创造了巨大收益,也预示着“南洋”黄金时代的到来,“南洋”也逐步成为民族资本中最大的烟草企业。 1916年汉口“南洋大楼”建成,“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也随即成立。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汉口分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由他们开创的以“烟草本味、饱满醇厚”为特点的“汉烟”口味的诞生。“红金龙”也因此创牌,并骄傲地代表着“汉烟”的口味,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当代历史根基最为悠久的“汉烟”品牌。
    由始至终,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起,“红金龙”一路伴随着“汉烟”的成长……
 
“狼来了”·拳头的力量
 
    1968年,缔造“红金龙”的“南洋烟厂”正式更名为“武汉卷烟厂”。
    1995年,武汉卷烟厂和原武汉市烟草公司共同组建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1997年,“精品红金龙”作为庆贺香港回归的献礼隆重上市。
    2001年,“红金龙”跃居全国烟草行业36个名优卷烟行列。
    似乎,“红金龙”一路走得很好。
    然而,“武烟”及“红金龙”的2003年却是从危机开始的……
    长期以来,“红金龙”只是个区域性品牌,无论从销量还是从知名度来说,离全国性知名品牌还有较大差距。武烟的企业规模不大,“红金龙”的品牌影响力同样比较小,在行业36个名优品牌中的排名仅仅处于中游位置。
    WTO协定,中国取消特种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制度,并大幅下调关税。觊觎已久的跨国烟草巨头们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此时,中国烟草面临新的挑战。
    “红金龙”也在这样波涛汹涌的历史变革中,走到了必须做出重大抉择的“十字路口”……
    发展在提速,淘汰也在提速。
    湖北省经委的一项内参调查,曾下过这样的结论:武烟现在是被判了“死缓”。如果三五年内,武烟集团还不能发展壮大起来,进入国内六七家烟草“寡头”行列,就极可能会被别人吃掉。
    要想生存,武烟唯一的出路就是“活”起来。
    2003年初,彭明权出任武烟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凭着不辱使命的坚毅与执著,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角色。上任伊始,他就在集团内部开展“统一思想、深化改革、奋力创建一流企业”的大讨论。增强企业员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树立市场观、竞争观和效益观,形成思发展、谋发展的共识。紧接着领导企业一切向市场看齐,一切听命于市场。
    没有英明的领导人,企业无法前进。
    没有拳头产品,企业同样难以生存。
    武烟人,将目光投向了百年品牌——“红金龙”。
    再一次,“红金龙”肩负起振兴汉烟的使命,如同它始创之时。
    可是,“红金龙”能行吗?
    ……
    无可逃避的现实擂响了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战鼓。终于,否极泰来。
    “红金龙”终于不负众望,将武烟带向腾飞,将汉烟发扬光大……
    2003年,武烟集团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销量增幅位居行业36家重点企业的第1名。全年实现汉烟销售76万箱,刷新18年前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实现税利30亿元,增长41%;利润5亿元,增长117%;税利、税金、利润指标行业排名分别上升至第12位、第11位和第13位。
    2004年,“红金龙”品牌省外销售增长了14 倍,覆盖省份由2003年的23个发展到全国除新疆以外的省份市场,成为当年中国卷烟品牌中覆盖面积最大的一个品牌。仅东北一地,从上市之初到2004年,销量就整整增长了20倍。2004年,年产167万箱卷烟的武烟集团,产品的省外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上升到28.45%,在品牌走向全国的同时,武烟的全国性地位也获得了认同。
    2005年,“红金龙”相继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称号。“武烟”完成了对于省内仅剩的清江卷烟厂的联合重组,湖北原本18家烟厂归于一家,年计划指标达到224.5万箱。
    2005年1~9月,“红金龙”销量已超过85万箱,年内一个百万箱销售品牌将诞生在湖北武烟。
    是武烟人,凭借锲而不舍的精神,超人的思想与快速的行动,使积淀百年的“红金龙”焕然一新,生机无限!
 
简与减·以质兴企
 
    武烟内部的改革,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大刀阔斧。
    精简机构27个。
    提出“机关为一线服务,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工业为商业服务,全员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打造以市场为轴心的服务链条。在产品研发中,突出消费者需求和市场需求的作用;在产品生产中,根据市场调研、客户意见、准确定位、严格把关;在产品销售中建立完整的客户服务体系,增强沟通;在售后服务中,设立产品顾客关系小组,及时解决销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全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人事任用中的“狼效应”——有人在岗位,有人在培训,总有人在旁边盯着你的岗位,使在岗的尽力,待岗的尽心。
    主辅分离,突出主业,剥离辅业,并使辅业由工序变为产业,成为市场主体,实行有偿服务,此举让主业轻装上阵,辅业走向市场做活做强。
    实施项目责任制,统一责、权、利。抓员工队伍,打造一流团队。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标准。项目经理对产品的开发、上市营销、人员调配、资金使用、技术配合等负全责。这种项目负责制,责、权、利充分结合,奖惩指数明确。
    沉睡的武烟醒了……
    质量是命脉。
    武烟人最看重的也是抓产品质量。
    武烟人说:“如果没有质量,已有的市场终会失去。只有以质量为核心,才能开拓市场,辉煌永驻。在我们企业里,奉行这样一个标准——产品的成本服从于质量。”
    武烟在质量管理中实行“三不放过”及“三确认”原则:
    不合格的原辅料不进入生产;
    不合格的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
    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本工序对上道工序产品的确认;
    本工序对本工序生产过程的确认;
    本工序对本工序产品的确认。
    与此同时,使质量工作流程市场化,每道工序都把下道工序视作自己的市场,工作质量和价值直接由市场检验,每个人都要对他的市场负责,所有人的关系都是一种市场关系。
    于是,巨变出现了,举座皆惊……
    2003年下半年,“红金龙”软包精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甚至出现供应断档。
    形势如此喜人,按说应该多产多卖,但武烟决然宣布:俏销品种限产,绝不增产。道理很简单:“红金龙”软包精品原料上乘,人工选叶,专人专机,如果在短时间内骤然放量,其结果就可能导致质量下降。
    这对于武烟,是绝对不允许的。
    近乎苛刻的质量要求,保证了武烟良好的声誉,对“红金龙”更是赞评如潮。
    权威部门报告显示:武烟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100%。市场投诉率低于120万分之一,可与国内顶尖企业媲美。
    “红金龙”始终坚持着“烟草本味,醇厚饱满”的汉烟本色……
 
技术·人才
 
    信息时代来了,科技时代来了。
    时代在变,人们对汉烟的要求也在变。
    “红金龙”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才能将汉烟发扬光大。
    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品牌通往升值殿堂的金钥匙,是敲开品牌之门的必须手段。技术创新是名牌建立的基础。
    武烟人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一直身体力行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真理。
    ……
    “红金龙”武烟技术中心成立于1998年,2002年武烟技术中心获得国家批文,成为第九批享受优惠政策的国家认定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并成为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武烟技术中心是全国行业内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之一,技术研发实力位列三甲,与美国、巴西、日本等国的同行建立了技术合作交流关系。
    科技的发展使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基因技术等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烟草行业原材料的生产种植和产品的生产开发等各个方面。武烟紧跟科技进步潮流,不断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在技术创新方面力求走在行业前列。在提高生产装备水平方面,公司目前拥有从国外进口的制丝生产线,拥有80余台(套)价值3000多万元的检测分析仪器,有国际一流的红外光谱仪、原子光谱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等进口设备。2003年公司共投入3.05亿元,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装备,加快技术改造,为企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武烟还完成了判断原料醇化程度方法、生产用香精香料入库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优化产品开发配方设计技术、利用红外光谱进行化学成分快速定量分析等研究项目,并通过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武烟还建立了高档原料化学成分数据库和卷烟配方管理系统,申请了21项专利,其中17项为行业之最。科技人员在原料使用、精选、醇化,香精香料,微生物技术,降焦工程,梅拉德反应,防伪技术等多个课题的研究都取得突破。
    科学技术要创新,人才是关键。
    在人才战略上,武烟一方面采取“引进来”的办法,引进技术、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采取“送出去”的办法,将一批素质高的管理、技术人员派送到有关高校进行培训,并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联合创办了MBA班,合作培养对国际企业管理经验和WTO规则熟悉的高级管理人才。如今,武烟有一批博士、硕士,员工进厂的起点是本科以上。
    2004年10月,武烟技术中心熊宏春博士应邀参加在日本举行的国际烟草科研合作中心大会,其论文《冷阱捕集新方式测定烟气中痕量有害元素》引起广泛关注。这是多年来武烟人的烟草研究成果首次获得国际认可。
    看似偶然的不凡身手,其实蕴含着武烟人坚持技术创新人才为本的必然。
    “红金龙”也乘着技术创新的快车,迅速发展壮大,由单一品牌,演变为“红金龙”品类,为丰富汉烟口味不遗余力地奉献着……
 
思想力·行动力
 
    质量是命脉,品牌是命牌。
    “红金龙”因此不仅肩负着让武烟腾飞的使命,也担负着打造汉烟品牌的重任。
    成功与运气无关,拼搏拯救一切。
    于是,武烟决定将市场营销从产品营销转变为品牌营销,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大市场,从生产轴心到市场轴心。通过“红金龙”系列品牌规模化的发展思路,把原来粗放型的零乱管理转变为集约型的精细管理,把对知名度的追求转变为对美誉度的牢固树立,把品牌的传播形式和产品的销售渠道精密结合起来,让“红金龙”品牌落地,最大限度的进入市场销售。
    然而,历史沿革下的“红金龙”品牌形象陈旧,怎么办?
    武烟凭借觉醒的思想,一手操作了“红金龙”的品牌形象的转换,赋予它崭新的时尚理念,提炼出了“思想力·行动力”的品牌核心理念!
    2003年10月,仿佛一夜间,武汉闹市街头早已为人所熟悉的“红金龙”腾龙形象烟草户外广告牌,更新为“宇航篇”广告牌。其广告语也由“日出东方红金龙”变成了“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鲜明的广告语和现代感的品牌个性,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精神感知,这样的品牌个性体现了现代中国人的内心向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
    思想停止的地方,行动就阻滞不前。
    思想创造财富,思想创造未来。
    没有“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也就不会有“神五”上天的动人画面。
    唯有思想高远,前途才远大!
    人与品牌之间就这样产生了互动。
    人们在消费“红金龙”品牌香烟时,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思想在随着烟雾的升腾而跳动,品牌与消费者达到了心灵上的契合。消费者在消费“红金龙”品牌香烟时,在满足吸烟这种生活习惯带来的愉悦时,也在享受着“红金龙”品牌带来的洒脱气质。
    凭着丰富深邃的思想,先知先觉的远见,坚忍执著的行动,凭着卧薪尝胆的干劲、涅槃重生的 “红金龙”,借人类“飞天”的强势,以“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征服了无数人的心。
 
兴业·回报
 
    “务实求精,争创一流”是武烟的企业精神,“真情奉献,真诚服务,真心回报”是武烟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依法治企,以德兴企”是武烟的治企思路。“名牌兴业,回报社会”是武烟的企业宗旨,同样也是“红金龙”的品牌理念。
    “武烟一年创造利税20多个亿,企业利润好几个亿,大家都觉得我们富,但如果我们只停留于积累财富,而不思对社会的回报,那我们将是精神上的贫者。”正是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引下,武烟多年来,一直坚持着自己对于社会的道义和责任,热心参加一次次公益活动。
    武烟每年都按国家计划生产大量低档烟用于“支农”。这种烟价格低,每包售价仅为一元钱,面向农村和城市低收入者。仅这一批烟,武烟每年就要亏损千万元以上,但武烟上至董事长,下到一线工人,都没有因为这批烟的价格低而忽略产品质量。武烟的一位工人说:“回报社会是武烟的企业理念。我们武烟绝不会丢掉任何一位消费者,即使亏本,我们也不会把产品的质量标准降低。”
    此外,1997年前后,对湖北省的足球、网球、排球、保龄球等体育项目进行资助,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发展;1998年防汛抗洪期间,集团进行全面动员,多次慰问全省各防汛指挥部和守堤军民,向灾区捐赠的物资和资金达800万元;2000年,赞助武汉市残疾人艺术团赴京演出;2003年,武烟集团向武汉市政府捐资百万元抗击“非典”,成为湖北省内捐资最多的单位,这又一次验证了武烟人的价值观;2004年,同相关文化部门合作开展了“红金龙”送文化、送电影下乡活动。同年,还推出“品红金龙,看奥运会”活动,为中国选手赢得奥运冠军助威。
    2005年,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一千万元,用于教育扶贫。
    据不完全统计,武烟集团组建以来的近十年间,投入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累计近一亿元。 
    “红金龙”爱国爱民的善举还在继续着……
红金龙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