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道:“芙蓉王”背后的故事

2014-04-23来源:湖南中烟

    在“芙蓉王”生产者看来,对质量的不懈追求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更是一份厚重的承诺。

    世界品牌价值权威评估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及被誉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组织评审后,“芙蓉王”列入《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前50强,曾获“中国品牌年度大奖”。2012年,其销售收入达762亿元,如今正朝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迈进。

    从“王”的孕育到“王”的降生,再到“王”“君临天下”,再到“芙蓉王”文化的精心打造,透过文字的、映象的,最鲜明的是两个字——“创新”。

  王之生

    打开《常德烟厂志》,对“芙蓉王”的出世有着如此记载:“1993年,经主持生产和销售的副厂长刘大德提议,厂长胡朝信认可,厂里生产‘芙蓉王’,后经厂长罗毅、曾献兵的推介,‘芙蓉王’成为知名品牌。”

    “芙蓉王”孕育于艰难困苦之中,兴起在“精耕细作”之中。1992年全国卷烟价格放开,卷烟企业受到姗姗来迟的市场经济的震撼和冲击。常德卷烟厂行销20多年的拳头产品“金芙蓉”也未能幸免,价格滑坡,销售受阻,库存积压,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必须搞一个好牌子拯救工厂!”不创新就没有出路,这是1994年出席厂务虚会议人们的共识,但担心与此共生:新品牌定价在20元,比起原来的“金芙蓉”,“价格一下调高8倍,一包烟和一担谷子差不多贵(当时市场价为25元/担),这烟有人买吗?”

    1994年10月1日,“芙蓉王”试销。一个月后,销路很好,从此占住全国高档烟销量第一宝座,真正是“王烟出,常烟兴”。“王烟”的临世是前瞻性的创新理念之花。

  王之质

    从决策到试销,仅仅4个月时间;从“一炮走红”,到“风靡市场”,也仅仅是三年时间。

    这得益于“常烟”的底气:科技、人才、管理积累。这里是高尖科技、高级人才、高端管理聚集之地。“芙蓉王”试制成功,只不过是“积累”中的一个支点撬动了地球。

    退休的原总工艺师朱子高告诉记者,“芙蓉王”的试制成功,不仅颠覆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包装观念,也颠覆了他们配方中的烟叶构成。许多特殊工艺,如蒸叶、加料、烘丝等成为现在全国高档卷烟处理工艺的特有模式。

    管理积累在“芙蓉王”问世中,有两件事让人印象深刻。在这“高精尖”聚集的洼地里,有些基础工作却是“原始”的,如拣烟。“芙蓉王”的原料来自世界许多地方:津巴布韦,巴西,还有国内滇、贵、闽、湘。好烟得好叶,一百斤云南叶只有40斤才有“资格”进入“芙蓉王”,而“钻石芙蓉王”得从5000片烟叶中拣出一包烟的原料来。

    20年来,“芙蓉王”在工作者不断的挑刺中,一支支、一条条、一箱箱地生产出来,可谓支支一流,包包精品。

    深厚的沉积,是“芙蓉王”喷发的基础。

  王之装

    记者见到了“芙蓉王”烟盒的设计者励革。他是厂里特殊贡献奖获得者。

    他说,自己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个将烟草行业最忌讳的金黄色作为烟盒主色调,第一个将凹版印刷用于烟盒上……正是这许多“第一”,成就了“芙蓉王”的高贵品质,而包装就是这种品质的“导读”。

    无疑这种“第一”的采用,就是创新过程。他告诉记者包装设计的经过:那是1994年3月,他接过“芙蓉王”商标的设计任务。“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背水一战吧!”

    背水一战的艰辛程度只有励革自己说得清,光为设计创意方案,他就苦思冥想了3天3夜,勾画草图一百多张,不断比较、分析、否定、修改、完善,最后才确定了目前成功的创意思想及诸元素。“……当第166张手稿最后一笔提起时,我才有了满意的感觉。”

    独特的产品设计,是“芙蓉王”得爱一身的“焦点”。

  王之牌

    “传递价值,成就你我。”世纪初,这哲言式的句子风靡中国,还漂洋过海,到了异域。而伴随着这句子的画面是:一位中年成功男性,在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奋力击球后成功的瞬间,那是骄傲的瞬间,是力量释放的瞬间。人们解读它:千辛万苦的经历,海纳百川的胸怀,亲人、朋友、社会的支持,以及勤劳、智慧和汗水的交织,无不锁定在这一瞬间,从而准确地表达出成功人士对人生的镇定自若,对商战的成竹在胸,最终将“芙蓉王”成熟的、有修养的、迷人的、有魅力的品牌形象投射于性格含蓄的、有思想深度的中年成功男士,达到了品牌形象与目标消费群体形象的相符,使“芙蓉王”倡导的品牌主张与这一群体的价值取向高度吻合,使“芙蓉王”品牌成为了目标消费群体的代言人。

    如此,香烟,也不仅仅是一支烟了,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品位。它达到了美国广告学家来瑞•赖特所言“品牌就像人”的高度:“它就不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有“性格、情感、意念”,“风情万种”活生生的人,打动着人们的心灵。“形而下”自然过渡到“形而上”,是“芙蓉王”品牌的张力。

  王之名

    “芙蓉王”是一种象征。这种象征内涵非常丰富:地域的、文化的、价值的……

    作家彭见明在一篇《遥远的亲切》散文中,讲了他在西藏经历过的一朵生活浪花。在西藏,他和一位藏族干部谈湖南,可人家对湖南实在不熟。“他沉默良久,突然想起了湖南出了个毛主席……因为是毛主席将那高原上的百万农奴变成主人的,这一点藏人是世代不会忘记的。”“但是,当我问起还知道湖南的其他什么时,这位藏族同胞又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就在我快要绝望时,这位干部突然说起他还知道湖南有一种香烟叫‘芙蓉王’。关于湖南,他仅知一个名人和一种名烟。”

    人造的“芙蓉王”同样是湖南的象征之一。

    但这种象征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向上。在与“芙蓉王”零距离接触时,人们更多地会感受它传递的精神激励。凤凰卫视《风云对话》主持人阮次山说:“访谈人物的层级越来越高,访谈贴近时局发展性越来越强,这不能不说较重的工作负担的确使我这个年过半百之人感到吃力。”“幸好……有观众的厚爱和赞助商芙蓉王的大力捧场,鼓励着我一步一步脚印从‘传递价值’走向‘成就你我’。”

芙蓉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