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华”系列卷烟始终保持着略低于市场需求量的生产量进行生产和销售,“让市场吃八分饱”的营销策略使中华烟在市场上始终处于不饱和状态,既保证了价格的平稳上升也在最大程度上刺激了市场的需求,从而也使其在中国烟草王国的地位无可取代。一直以来“中华”卷烟的销售迹象可以说是卷烟市场的风向标,其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也已成为行业内最突出但也最和谐的一种现象。
但2009年的“中华”市场从市场饱和、消化不良到过度饥饿,“中华”价格随着供给增加而下降,随着需求增加而上升,多次打破了“中华”系列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这一年“中华”的价格就像是玩了次蹦极,急转直下,反弹急升。这种价格“蹦极”充分体现了供求关系对卷烟价格的影响。
2009年初:密集投放后的低迷期
由于金融危机,2009年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十分喜人,为确保“保增长”战役取得良好的开端,公司在年初加大了“中华”系列的供应力度,短时间内的密集投放使得市场“消化不良”,“中华”从稀缺到不稀罕,市场价格随即一路走低。
2009年6月:批发价变动后的冷静期
2009年的6月“中华”(硬)批发价从380元/条降到370元/条,看似“保增长”目标的战略调整却像一盆冷水泼灭了“中华”销售市场的零星火苗。在经济并没有出现多大起色的社会大背景下,调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零售客户与消费者对“中华”品牌的认知,品牌定位受到影响,进一步影响了“中华” (硬)的销售情况。
也正是调价这盆冷水使“中华”成了“没人要的孩子”,零售客户订购热情不高与往日供不应求成了显著对比。多数客户采用观望态度等待着“中华”市场的明朗化,“再次降价”、“资金积压”成了客户心中最大的顾虑。
2009年8月:市场明朗后的反弹期
八月“中华”市场迅速恢复常态,甚至更加受到追捧,成为零售客户关心的主流品牌。半年多的时间,使年初大批量投放的“中华”慢慢被市场消化,而降价后的冷静期,客户又处于观望状态并未及时补充货源。前期库存被市场消化,后期货源储备不及时,市场上“中华”数量开始少于市场实际需求,供小于求, “中华”市场开始急速反弹,重新成为高端市场的主角。此时,“中华”系列卷烟重新采用“饥饿”营销策略,“中华”卷烟在市场上不饱和甚至是紧缺状态更加明显,更为有力地刺激了市场需求,提升市场价格。
水涨船高,随着“中华”(硬)、“中华”(软3字)的市场价的回升,连平时很少有人关注的“中华”(软)市场价也一路上升,成功成为零售客户关注对象之一。
2009年末:控制供量后的辉煌期
下半年“中华”系列市场价一路飙升,年末“中华”价格一度到达最高点,而此时除了价格上涨之外,“中华”系列的炒作销售成了年末“中华”市场一大特点,“中华”(软)除了分化为普通与3字之外,3字更是细化为“328”、“329”、“330”,其中以“329”市场价最高,“330”次之,“328”最低。正是消费者物以稀为贵的猎奇心理,让市场更加细化,同类型卷烟盈利空间进一步加大。
2009年是“中华”起伏较大的一年,在经历了一年市场考验之后,“中华”系列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坚挺。也正是09年的市场洗礼,使“中华”系列在特殊处境下更好的巩固了自身的市场基础,同时也坚定了零售客户的销售信心,给品牌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10年1月1日“中华”(硬)批发价从370元/条降到360元/条,同时“中华”货源采取平稳有序少量的投放策略。也正是得益于2009 年中华品牌的巩固与2010年合理的供货策略,再次降价并没有对“中华”市场价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价格的再次蹦极,
其实“中华”价格的变化就是供需关系的变化,只要摸透市场的两个规律,市场销售价格与供货量成反比,市场销售价格与市场需求成正比,相信今后的卷烟品牌培育工作肯定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