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2006-11-02来源:新世纪周刊
  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武烟集团做出了一种有益的探索
 
  “‘MADEINCHINA’不是‘中国制造’。MADE有新的含义。前面两个字母MA指的是Manufac ture(制造),后面两个字母DE则指的是Design(设计),所以‘MADEINCHINA’不能简单译成‘中国制造’,而应翻译成‘中国制造’加‘中国创新’,等于‘中国创造’。”
 
  2005年2月19日,中星微电子董事长邓中翰博士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举行的“亚洲商业论坛”上发表了对“MA DEINCHINA”的新解。
 
  邓中翰的这番话在今天听起来无疑摸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
 
  好消息
 
  一个好消息是,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了。
 
  以家电为例,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家电生产和出口基地,微波炉生产量占全世界的60%;中国生产的洗衣机占世界总产量的30%,冰箱占16%,空调器占30%。
 
  目前,中国已有8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
 
  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家电正源源不断地输出,“中国制造”越来越响亮,“中国制造”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生产者、商家、消费者每天离不开的商品。
 
  2005年1月1日,一个美国家庭主妇说服丈夫做了一个试验,他们把家中标有“中国制造”的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和木制品通通清理了出去。
 
  整整一年后,这位家庭主妇感叹:“12月31日是我们家制定的‘抵制中国货一年时间’结束的时候。没有中国货的一年生活简直就是在和家人的争吵中度过的。一天晚上,我儿子说,一想到‘中国产品购买季节’即将到来,他就很高兴。经过了这一年,我可以告诉你,没有中国产品,你也可以生活,只是生活会变得艰辛,而且家庭开支也会大增。今后10年的时间,我再也没有勇气过‘没有中国货’的日子了。”
 
  坏消息
 
  坏消息是,中国还不是一个创造大国。
 
  2005年12月8日,中国科协副主席邓楠在《小康》杂志社举办的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说,目前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左右。
 
  我国外贸总额已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仅仅占外贸总额的2%。2005年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前100位亚洲有10个,其中日本有7个,韩国有3个,中国的记录为零。
 
  “8亿件衬衫才抵一架波音飞机”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深深的痛,有人对于汽车合资业作了这样的概括:外方用30 %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了70%的利润。正如业内人士所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苦力。”
 
  而大量依靠“卖产品”或者“卖苦力”生存的企业还导致了以下恶果: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导致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内企业价格上的无序竞争面临国外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等限制。
 
  “中国能创新吗?”
 
  2005年5月,第八届北京科博会期间,美国《时代》杂志对中国的创新能力提出疑问,该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中国能创新吗》。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
 
  关键时期
 
  所幸的是,这种局面已经引起最高决策层的关注。
 
  2004年12月29日,胡锦涛在中科院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2005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长久地保持优势,取决于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并要求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作为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2006年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这次大会被认为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 006-2020)》、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大会。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这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这个命题已经成为中央制定政策的一个基本战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剧锦文说。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未来几年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并最终向知识经济过渡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2005年9月24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高级副会长孙树义在首届中国工业论坛上说。
 
  一个行业的突围
 
  烟草业,无疑也正处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时期。
 
  数据表明,中国是世界烟草第一大国,每年生产的卷烟量达到1.64兆亿支--占世界总量的38%。烟叶收购量及卷烟产销量分别为35%和32%,都稳居世界第一位。
 
  让人遗憾的是,中国却远不是烟草强国。世界烟草市场基本上被三大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和日本烟草公司)所把持,这三家公司的卷烟产量已占到世界卷烟总量的41%,比中国所有卷烟厂的总和生产量所占份额还高出了近10个百分点。
 
  如何实现大到强的跨越?
 
  2006年5月19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全国烟草科技大会上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烟草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创新型行业建设,达到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烟草业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重点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培育10多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重点名优品牌。
 
  8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烟草行业中长期科技发展总体目标。根据纲要,我国烟草行业将围绕中式卷烟发展需要,确定8个重点领域,筛选出9个行业急需、基础较好的技术、产品和工程作为重大专项,并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开发一批具有战略性、带动性的重大产品或重大工程。到2 020年,我国烟草行业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对外技术依存度显著降低,成为创新型行业。
 
  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中国烟草全行业累计实现工商税利1525亿元,其中实现税金933亿元,净利润为592亿元。一个为国家创造了巨额利税的行业正在新的起点上扬帆启航。
 
  黄鹤楼:一个创新样本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曾经以一条“微笑曲线”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企业的现状:“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在两端占据优势,研发投入产生出来的大量领先的成果、设计,包括一些文化产业的创意,它都占据着比较领先的位置,同时在另一端,品牌营销这方面,也都占据了领先位置。但是它把中间制造这一大块转移到其他国家,而这一块儿恰恰是附加值比较低的。因此,要更多地瞄准‘微笑曲线’两端,不断增强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从曲线的中间延伸到曲线的两端、占据市场最高点?从这位局长的理论中可以梳理出两个关键词:技术及品牌。
 
  以近年在烟草业异军突起的武汉烟草集团为例,十五期间,武烟在自主创新体系下,共完成科技项目220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34项。“武烟继承南洋兄弟的创新传统,把‘技术立企,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以科技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为支撑,整合企业全部资源的创新体制。”武烟集团市场研究部负责人介绍。
 
  为此,武烟集团成立了香精香料、特色工艺与设备、原料、包装设计、品牌文化五个研究所和一个重点实验室。同时,武烟还借助外脑外力,充分利用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资源,相继与郑州烟草研究院、国家烟草生理生化研究基地、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并先后与美国IFF、日本长谷川、德国拜耳等知名国际公司开展合作与交流,联手开展技术课题攻关,努力构建无边界技术中心。
 
  而在品牌营销方面,武烟集团的黄鹤楼品牌亦有让人称道之处,称之为“以新古典主义名义创新”--通过对黄鹤楼及中医原理悠久文化的追溯和比附,“黄鹤楼”品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坚硬内核,而其外包装设计,又在力求正确理解传统美学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用最现代的技法来处理构图与色彩,强调新颖和冲击。大量使用现代美学语言,融会中西文化的精髓,准确而有限地使用古典元素,力求使现代人在感情和心理上无隔膜地切入古典氛围。
 
  以中国的传统为根基,以时代的潮流为养分,以西方的形式为借鉴,在中国烟草行业大力倡导发展中式卷烟的今天,黄鹤楼品牌这样一种由内核到外延的‘新古典’尝试,无疑走出了一条特色的道路。
 
  全球企业形象识别和品牌策划大师沃利·林斯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品牌就是能够充分代表这个国家的文化、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反映体,中国和中国的城市品牌设计一定要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将现代和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进行充分定位,并要把握将要发生的前瞻性趋势创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从这个角度看,黄鹤楼无疑契合了这样的时代需求。
黄鹤楼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