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维度看“中华”品牌

2020-12-16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李冰

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有赖于高质量的品牌支撑。将品牌置于多维的价值坐标中,可以更好地认知供给与需求的博弈,更好地把握大局与大势的关系,更好地丈量现在与未来的距离。在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作为中式卷烟的“领头羊”,“中华”品牌具有多维的产业坐标意义。

透过历史看中华

伴随新中国的成长一路走来,“中华”品牌即将跨入70岁的门槛。历经岁月的洗礼和市场的淬炼,“中华”品牌始终是中式卷烟品牌的一面旗帜。

创牌之初,“中华红”撼动了“白锡包”,打破了高级卷烟市场长期被外资卷烟品牌垄断的局面。无论是在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华”品牌在民族卷烟品牌历史上印刻下诸多“首个”:首个高端品牌,首个过滤嘴品牌,首个通过原产地标志认证的品牌,首个推出高端低焦化产品的品牌。某种程度上讲,“中华”品牌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种简单的商品,而凝结成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底蕴。

着眼大局看中华

服从和服务于财政增收和市场需求的大局同样是“中华”品牌的大局。从卷烟产品百牌号名录到“两个十多个”,从“532”“461”到“136”“345”,“中华”品牌在行业品牌发展体系中从未缺位,努力为国家税利增收,为行业发展助力,为服务对象赢利。2011年至2020年,“中华”品牌累计税利约9000亿元,可建成6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或30条青藏铁路。另一方面,“中华”品牌破题降焦减害,在守“沪”风格的前提下形成梯次化焦油含量的结构,实现了低焦与高质的有机结合。

聚焦价值看中华

以“做中国人自己最好的卷烟”为使命担当,单单是“中国”“最好”这两个词汇就分量十足。在行业品牌集群中,“中华”品牌是举足轻重的高结构大品牌;在消费群体认知上,“中华”品牌则是名副其实的零售市场“硬通货”。

全国性、高价值、集约化是“中华”品牌的三个标签。从全国性来看,“中华”品牌省际交易比重超过九成,其中规模5万箱以上的省级市场达到10个。从高价值来看,“中华”品牌在价类上聚焦高端高价,单箱结构在“双十五”序列里遥遥领先。从集约化来看,“中华”品牌在销规格数量不超过10个,品牌做强体现在规格做精上。

定位创新看中华

“变与不变”是“中华”品牌葆有持久生命力的协奏曲。所谓变者,是与“时”俱进、顺“市”而为。所谓不变,是风口之下的冷静思考、采撷众家的融合沉淀以及保持风格的创新突围。

近些年,“中华”既实现了“常规+细中短”的准全品类布局,也形成了以金中支、金短支、金细支“三驾马车”合力推进品牌结构升级的“金”系列。特别是“中华”中支系列产品,在细分市场层面产生了深入人心的品类普及,塑造和开拓了中支新品类。“中华”品牌不是“想到了才做”,而是“想好了再做”,不是要不要创新,而是如何将历史融入当下,在传承中保持品牌的新鲜。

置身战略看中华

“中华”品牌的每一轮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顶层的战略规划。顶层设计的品牌战略让“中华”品牌在新旧动能的转换中、传承创新的考量下拉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时代潮流,是成就品牌的宏观背景;战略引领,是支撑品牌的价值依托。17年前,“工商分开、联合重组”的“改革窗口期”,“做精做强”战略以“深、实、细、新”的海派风格让“中华”品牌乘上改革的快车。11年前,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卷烟上水平”,“百万千亿”工程把“中华”品牌引向一个新的高度。新时代,面对现代化烟草经济体系下的高质量发展命题,“136”“345”品牌发展目标成为“中华”品牌的新一轮“引擎”。

“中式”“中华”,一个“中”字将风格和名称串联起来、融为一体。只有将“中华”品牌置于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置于民族工业和品牌发展的大局,才能更加清楚地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做中国人自己最好的卷烟”,时刻提醒和激励着“中华”品牌继续向前,在振兴民族工业、打造民族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中扮演好重要角色。

中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