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延安故事” 传承“延安精神”

2016-12-09来源:中国烟草

  延安,一个中国革命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历史坐标。

  “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1935年,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千难万险,抵达了延安吴起镇。在这块苍凉贫瘠的土地上,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迅速落地生根,进而引领了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

  古地星火,燃燃燎原。延安像一块磁铁,曾吸引无数仁人志士;延安像一座灯塔,曾破除革命发展的种种迷雾;延安像一面旗帜,曾引导民族解放的正确方向。诚如毛泽东主席所言:“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山河不忘,丰碑永存。八十载风起云涌,扎根于这片热土的陕西中烟人初心不改,秉承“长征精神”,以“延安”品牌为载体,讲好革命故事、播撒红色记忆、承载一脉情怀,以企业发展带动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以品牌腾飞传颂着“延安故事”的正能量。

  情怀在心 品牌讲述“延安故事”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面对日寇的扫荡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中共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拉开了序幕。

  八路军359旅旅长王震接受中央调令,率全旅万名官兵开赴南泥湾,肩负起南线防务和生产两副重担。在他的带领下,延安军民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办起了7个手工卷烟作坊,此即延安卷烟工业之滥觞。

  在极端困难条件下,150多名从业人员生产出“黎民”“大生产”“曙光”“金星”等多种牌号卷烟,其中“大包甜头烟”最有名气,成为中央领导招待宾客的佳品。

  至1946年,延安卷烟生产厂家发展到52个,从业人员近千人。所产卷烟一部分投入市场,一部分运往前线。次年,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工厂停产,遭到破坏。在此后20余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延安烟草工业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69年10月,中共中央重新发表了毛主席在1949年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为贯彻《复电》精神,恢复卷烟生产,延安县(今宝塔区)在南泥湾筹建延安卷烟厂。从南泥湾到崖里坪,从兰家坪到延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延安卷烟厂历经三次搬迁,如今已发展为年生产能力50万箱的现代卷烟企业,更是延安重要的工业支柱产业之一。

  以创牌的红“延安”和“南泥湾”手工卷烟为起点,“延安”,这个饱含情怀、富有故事的老品牌,也见证了陕西卷烟工业的沉浮兴衰。1991年,“延安”年销量达到19万箱,此后多款产品入选陕西省五大名牌卷烟牌号、陕西省十大骨干卷烟牌号,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行业品牌的整合、竞争、发展,“延安”虽一直生产,但规模较小,未能列入行业重点品牌序列。然而,经典从未远去,情结永在人心。特别是2015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调研,提出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后,陕西省委省政府、延安市委市政府以及陕西中烟都在积极谋划、协调、发展“延安”品牌,传承“延安精神”,助力老区发展。

  实际上,在行业决策最高层,国家局党组始终对这个经典品牌格外关注。自2013年上任后,国家局局长凌成兴两次前往延安考察。2015年9月12日,凌成兴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学习,强调“学习领袖风范、牢记百姓情怀、立足本职工作”,要求发挥烟草行业带动地方经济的特殊作用。经过慎重考虑,国家局党组下发文件,将“延安”视同行业重点品牌进行考核。这也是行业在确定重点品牌名录之后,第一次将区域性特色品牌纳入其中。

  “这是延安卷烟厂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心愿,也是‘延安’品牌再创辉煌的历史机遇,更是陕西中烟突破性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我们要发展好‘延安’品牌,回报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实现二次创业的梦想。”陕西中烟总经理严金虎的话情深意长。以此为标志,陕西中烟提出“双品牌双轮驱动”战略,努力打造“延安”新品,推进品牌改造升级。

  领头雁的高度决定了雁群的高度,旗舰的速度代表了整个舰队的速度,卷烟品牌发展亦如是。“延安”再次崛起的第一战,就“亮剑”高端市场,集中最优质资源,打造高端形象产品。

  2016年春节,沿着延安、西安、石家庄、北京的这条红色进取之路,一款名为“延安(1935)”的新产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并逐步扩展到全国重点城市。“雄鸡一唱天下白”,甫一上市,“延安(1935)”就凭借醇和自然的口味、独特的密码保真技术、怀旧的包装和浓厚的红色情怀,赢得了满堂喝彩,成为行业上半年新品高端卷烟中的翘楚。

  “延安(1935)”又绝非一颗“孤星”,乘高端突破东风,一批各具特色的“延安”新品相继亮相:7月,零售价10元/包的“延安(硬)”上市;8月,零售价26元/包的省内专销产品“延安(红韵)”上市;9月,零售价13元/包的“延安(五星)”上市。加上之前的两款老产品,一个价位齐全、配置合理的“延安”品牌“金字塔”已日渐成型,为品牌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1~9月份,“延安”总销量达到21.62万箱,同比增长达到47.2%,预计今年突破26万箱。在行业品牌发展普遍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延安”实现了后发品牌的异军突起。以品牌传承红色记忆,用卷烟产品传扬革命精神,用企业发展助推老区致富,陕西中烟人已经在这条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愈加坚定的步伐。

  使命在肩 实干传承“延安精神”

  延河水奔流不息,宝塔山巍峨如云,圣地延安积聚了太多红色记忆,凝练了太多革命情怀。而对于陕西中烟而言,“延安”是一个品牌,“延安”更是一种精神。“立足本职工作,用延安精神生产‘延安’产品”,就是陕西中烟人在新形势下发扬延安精神的鲜活实践。

  “我们要拿出当年南泥湾大生产的精气神,排除一切困难,举全厂之力以高于行业各项指标的零缺陷生产,完美打造一包烟,不辜负国家局对老区人民的厚爱和全厂职工的期待。”这是“延安”新品生产中,延安卷烟厂全体干部职工的心声。

  然而,对于长期生产二类以下卷烟的延安卷烟厂而言,生产高端“延安”新产品,将是一个全新考验。其中,不仅需要进行工艺设备的反复调整,更对每个操作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漫步延安卷烟厂,“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好‘延安’品牌”的标语随处可见。正是依靠这份热忱与专注,延安卷烟厂每名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对“延安”品质完善的不懈追求中:

  “延安(1935)”切丝宽度设置小,刀门压力设置低,在最初试验中,切丝宽度实测平均值距标准值差了0.03毫米,属于允差范围内。但在延烟人看来,这还远远不够。高级技师朱东华带领技术人员,从每颗螺丝入手,对切丝机各传动系统、刀门间隙、进给参数一一验证,最终将差值控制在0.01毫米之内。而这,仅仅是每根头发直径的六分之一!

  1℃的变化,于人体感觉微乎其微,而对烟丝来说,确实会带来口感和吸味的波动。在叶丝干燥环节,批次头料阶段壁温波动在2℃左右。为了保证“延安”产品质量稳定,中控操作工张艳和技术员孙晓亮一遍遍模拟验证,成功将壁温波动控制在1℃以内,波动时间缩短了80%以上。

  在国产卷烟中,“水松纸夹末”的情况存在的概率约20%。而“延安(1935)”采用白色水松纸,一旦夹末,肉眼观察将更加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卷包车间主任邵云和攻关小组不仅收集了市面上所有使用白色水松纸的卷烟,向相关厂家“取经”,更在此基础上独创“堵”与“疏”并用的方法,基本杜绝了烟沫夹入接装纸而被搓接成型。精益求精中,“延安(1935)”水松纸夹末发生率降低到不足2%,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一项项技术改进,一本本详尽的操作细则,一套套完善的标准体系,延烟人带着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推动每一包“延安”卷烟从合格品到优质品,再到“完美无缺”产品的不断跨越。

  “‘延安’品牌就像我们的孩子,凝聚了几代人的浓厚情感,如今,品牌又迎来了发展的好机遇,产品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怎么能不倍加珍惜呢!”延安卷烟厂卷包车间操作工王延峰是一名工作了35年的老操作工,见证过企业几度沉浮,他的话也代表了广大员工的心声。

  延安是全国的延安、全党的延安,是8800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更是亿万国人的精神坐标。延安卷烟厂对于“延安”品质的极致匠心,正是陕西中烟追寻红色足迹、发扬延安精神的一个缩影。以聚力发展“延安”品牌为根,以继承发扬“延安精神”为魂,陕西中烟用品牌讲述着一段段新的“延安故事”,在“二次创业”的企业新“长征”路途中,彰显着烟草行业国家利益至上、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责任担当。

延安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