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动在我心里

2011-09-16来源:普格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作者:张展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也许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别人和自己的人。

    2007年,国家局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春风吹遍了大小凉山,普格,作为首批试点基地单元建设的少数民族聚居县,确定了螺髻山镇马厂坪村为现代烟草农业重点推广村,螺髻山烟点担任起了马厂坪村新区开发的重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摸底调查,走村入户,全靠他和另一名烟技员承担。这里满目荒山,杂草丛生,彝族同胞们居住在阴暗潮湿、破损不堪的土胚石板房中,这里不通公路,没有电视,没有自来水,是全县最贫困村之一。此情此景,让他暗下决心:不改变彝家山寨贫穷落后的面貌,誓不罢休!于是冥冥中,开始了他艰辛的烟田守望历程……

    2008年1月28日,那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一场无情的雪灾一夜之间将刚播好种的育苗大棚全部压塌。接到灾情举报,他立即通知县局领导,并第一时间骑着摩托车赶往受灾现场。由于他内心太过焦急,在一个急转弯处连车带人掉进了路边的水沟中,顾不上冰冷的雪水和着污泥侵润着自己的身体,也顾不上受伤处的锥心刺痛,方勇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爬也要爬到受灾现场,那可是大伙儿辛苦4个多月所播种的希望啊!各级领导、乡亲、同事们均以不同的方式赶到现场,大家或用铲或用手,努力的除去厚厚的积雪,希望能抢救出哪怕是一盘烟苗……几天来没日没夜的灾后恢复重建,这个七尺男儿终于病倒了,可身体还没恢复,他又投入了新的工作。为了提高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快速掌握种烟技术,改变落后的种植习惯,他运用多年来在彝区工作所学到的彝语,风雨无阻穿梭在烟地间,连说带比划并亲自示范手把手的教烟农们载烟。翻耕、整地、起埂、打窝同时进行;移栽、田管、烘烤、分级扎把,一环紧扣一环。渴了就着一口山泉,饿了一个土豆就是一顿口粮,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他的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人瘦了一圈又一圈。功夫不付有心人,彝区的烟叶生产在他的精心指导下逐步迈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2010年,省局(公司)投入巨资在他指导的马厂坪村连片打造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并将周边的子热、波洛坪村纳入“挂包帮”重点帮扶,他怀揣一颗炙热的心,带领烟点7名员工再一次担负起了对两个新区开发指导的重任。一条条宽阔的机耕道,一排排崭新的农家房,一间间窗明几净的教室,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无不见证了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像他一样千千万万的烟技员洒下的汗水,留下的深情……

    在他的带领下,2008年,马厂坪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村的1576亩土地整治项目,被国家烟草专卖局授予“全国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优质工程”称号;四年来,现代烟草农业让彝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烟农收入从户均1950元达到了2万元;四年来,烟叶产业已发展成为三个村财政增收的第一产业、农民增收的第一支柱、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支撑,成了村民的“命根子”。如今,彝族村民告别了茅草屋住进了新砖房,实现了人畜分居,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彝族小伙种烟赚钱买了新车子、娶了新娘子,过上了彝区祖祖辈辈从不敢想、也想不到的幸福生活。彝族烟农吉木日哈会心地说“以前靠天吃饭,种烟就像赌博,现在种烟就像抱上了‘金饭碗’,稳赚不赔,卡沙沙哦。”

    也许,您会问这位烟田守望者到底是谁呢?那我可以自豪的告诉您:他就是普格县螺髻山烟点点长——方勇,一个有着血性男儿气质和勇于担当情怀的普普通通的烟技员;一个舍小家顾大家十年如一日将国家利益与烟农利益放在首位的人;一个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曾经的下岗工人……

    在我心里有一种感动,在平凡中总能看到精彩,在平淡的生活中总有闪烁的亮点。在普格烟草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在炎炎烈日酷暑下开展路检路查;在寒风呼啸的寒冬顶着寒流挨家挨户配送卷烟,他们平凡得就像摩天大楼中的一块砖,千里长堤上的一方土,在默默无闻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智慧。他们的事迹平实、真切,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他们做人知足,做事知不足,深深感动着我的心;他们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书写了人生中最壮丽的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