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实秋与烟

2009-12-21来源:中国烟草博物馆作者:张克玉

     梁实秋先生既是一位知名的学者、文学翻译家、作家,又是一位资深烟民。粱实秋先生非常爱好吸烟和品烟,并曾对这一爱好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粱实秋先生在一篇题为《吸烟》的文章中,他对鼻烟的描述可谓如数家珍:“烟,也就是菸,译音曰淡巴蔰。这种毒草,原产于中南美洲,遍传世界各地。到明朝,菜传进中土。利马窦在明万历年间以鼻烟入供,后来鼻烟就风靡了朝野。在欧洲,鼻烟是放在精美的小盒里,随身携带。吸时,以指端蘸鼻烟少许,向鼻孔一抹,猛吸之,怡然自得。我幼时常见我祖父辈的朋友不时在鼻孔处抹鼻烟,抹得鼻孔和上唇都染上焦黄的颜色。据说能明目祛疾,谁知道?我祖父不吸鼻烟,可是备有“十三太保”,十二个小瓶环绕一个大瓶,瓶口紧包着一块黄褐色的布,各瓶品味不同,放在一个圆盘里,捧献在客人面前。我们中国人比欧洲人考究,随身携带鼻烟壶,玉的、翠的、玛瑙的、水晶的、精雕细褛,形状百出。有的山水画是从透明的壶里面画的,真是鬼斧神功,不知是如何下笔的。壶有盖,盖下有小勺匙,以勺匙取鼻烟置一小玉垫上,然后用指端蘸而吸之。我家藏鼻烟壶数十,丧乱中只带出了一个翡翠盖的白玉壶,里面还存了小半壶鼻烟,百余年后,烈味未除,试嗅一小勺,立刻连打喷嚏不止。”

    在该篇文章中,粱实秋先生还描绘了其祖父、祖母、父亲的吸烟爱好和习惯,并对自己唯一的一次戒烟,作了精彩的描述:“有一天心血来潮,我想试一试自己有多少克己的力量,不妨先从戒烟做起。我没有选择黄道吉日,也没有诹访室人,闷声不响的把剩余的纸烟一股脑儿丢在垃圾堆里,留下烟嘴、烟斗、烟包、打火机,以后分别赠给别人,只是烟灰缸没有抛弃。“冷火鸡”的戒烟法不大好受,一时间手足无措,六神无主,但是工作实在太忙,要发烟瘾没得功夫,实在熬不过就吃一块巧克力。巧克力尚未吃完一盒,又实在腻味,于是把巧克力也戒掉了。说来惭愧,我戒烟只此一遭,以后一直没有再试过。”

    看粱实秋先生的文章,就如同感受其吸烟的最高境界一样:吸时顺其性情,不随大流,不苟同时势,仅仅听命内心的呼唤,放其自然,不服药饵,不恶声言戒,行当行止当止,行云流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