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对烟俗的影响

2009-10-23来源:互联网

  文化人类学家认为,因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风”,由社会环境不同形成的习尚叫“俗”。烟俗的形成同样也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我国有句俗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自然环境对习俗的影响。烟草也不例外,地理等自然环境对烟俗有客观的影响。就拿水烟筒来说,在我国南方沿海和西南就十分普及,究其原因,恐怕与南方湿润多雨的气候有关,另外制作水烟筒的竹筒也较容易取得,所以吸水烟比较适合当地的环境。或许,吸水烟的丝丝凉意,在炎热的夏季还能消暑降温 呢!“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竹筒当水烟袋”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云南湿润多雨,盛产竹子的地理环境。
  
  北方则气候比较干旱,尤其是平原和草原,人们或步行或骑马。旱烟杆类似棍棒,长点的还可以拨草探路,拒敌防身,抑或是代替马鞭偶使一二。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再推想沙漠中的驼队,吸烟抽旱烟理所应当,倘若换上水烟筒还真成问题。蒙古族同胞崇尚鼻烟的嗜好,除了与喇嘛教义中规定不能吸烟,人们以“嗅”代“吸”这一因素外,还与蒙古草原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过去游牧民族一年四季在马背、野外、帐篷里度过,不可能经常性的用烟筒点火抽烟。否则,火灾不是没有可能由此引起。加上放牧中,上马下马,骑马奔驰,水烟和旱烟杆是绝对不适宜的,所以选择了方便玲珑,易携带,不用“明火持杖”的鼻烟作为吸食方式。并且,牧民常用一根银链将壶拴住,以防摔碰,还特地选用结实的木制或金属制鼻烟壶。
  
  社会环境 烟草传入欧洲时,所到之处,风靡一时。当时英国便是烟风很盛的国家。在伦敦的许多地方都设有专门的吸烟俱乐部,门前还挂着印有吸烟规则的铜牌,里面尽是些身着燕尾礼服、头戴礼帽的绅士名流。连伦敦高等教堂内,烟盒也与圣经并列案头。政治的渲染极大程度地帮助了烟草的传播。
  
  我国也同样如此,明清时期,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平民布衣都吸食烟草。清雍正帝就迷上了吸烟。慈禧太后死后,也将其生前酷爱的名贵烟具覆于地下,作为随葬。所以无怪乎平民百姓、大家闺秀也堂而皇之地吸烟。
  
  再如,南方的妇女可以在北方染上烟瘾,但回到南方后,瘾再大也能戒掉。因为在北方,妇女吸烟往往是无可厚非的,而在南方就是有损风范之事。
  
  人类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作为烟草文化中的主要内容,烟俗自然也不例外,这也许就是造成烟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