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烟匣子的自述

2009-10-22来源:新烟草·旺铺作者:李慧琼

    我,大名烟柜,俗名烟匣子,很多人对我没有概念,那我要告诉你,我长得有点像碗柜(其实碗柜没我长得帅)。很多人说我长得一般,我也懒得辩解,可我出身于“名门望族”,我的老主人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姓李的资本家。1949年7月长阳解放时政府没收了他的财产,并分给了当时的贫苦老百姓,我也就到了新家更名姓赵。我的新主人知道我是用名贵黄花梨木制的,对我十分爱惜,天天把我擦得锃亮。直到1950年1月,长阳县供销社在资丘成立,我被请出来当了货柜。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建设才刚刚起步,供销社的货源十分紧缺,我的工作是装烟和“洋火”。那个时候卷烟属稀有之物,每个月也就两条烟,品种一直只有两个,就是“南国”和“红蝴蝶”。为了满足卷烟消费者的需要,供销社还经营土烟。那东西臭烘烘的,把我都给弄得臭不可闻。

    1963年,“中国烟草工业公司”这几个字频频出现在我耳畔。后来才听店员们议论,说国家在总结“一五”期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烟草行业特点,从体制、计划、原料和生产组织及核算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改革,轻工业部正式创办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又称烟草托拉斯,对全国卷烟工业实行高度集中、供产合一的管理体制。我记得这个时候烟的品种比以前多了,什么“永光”、“新华”、“圆球”、“大公鸡”等等,全国流行的好像有“大前门”、“中华”,不过听店员说这些烟可不是好买到的。这个时候,我呢也开始只容纳香烟了。但是因为数量不多,还得凭票供应,每人每月2~10盒不等。很有意思的是,因为人的身份不同,供应的香烟品种和数量也不同。有人还编了一个顺口溜:“县里干部光芒照(‘永光’),公社干部水上漂(‘游泳’),大队干部绕着土球跑(‘圆球’),农民就吃鸡公翘(‘大公鸡’)”。

    在后来的“文革”岁月里,国民经济严重滑坡,卷烟货源十分紧张,就一直实行限量供应。我呢,也跟着偷懒,无所事事,过着灰头土脸的生活。

    我的生活从1978年开始发生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上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很多烟厂进行改造,新的烟厂一个连着一个地建了起来。宜昌烟厂、当阳烟厂(现已变为湖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展壮大起来的。宜昌烟厂生产的“宜昌雪茄”更是誉满全国,供不应求,我也是偶尔才能见到它的身影。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我不再孤单,供销社又专门置办了几个货柜,供卷烟销售。虽然它们比我长得漂亮,也时尚一些,但论起身价来,还是不如我的。

    真正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在1984年以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比起以前可谓天翻地覆。1984年,长阳县烟草公司成立,长阳县的卷烟开始专卖专营,供销社作为基层卷烟代销单位开始从事卷烟批发。后来我才知道,1982年1月,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了,各个地方的烟草公司也陆续成立(我很好学哦)。此后,卷烟的品种、数量比前些年增加了好多,弄得我有段时间都分不清。长阳县供销社还专门建了一个卷烟仓库,添置了不少设备,说是卷烟要去湿、要防霉。全国各地的卷烟品牌都来这里“聚会”,但最多的还是云南的“红塔山”、“阿诗玛”和湖北省内的“黄鹤楼”、“三峡”、“晓曦塔”等,各种系列、各种花色的卷烟品牌达到一百多个。我听说全国有3000多个卷烟牌号,经常生产的有1000多个,幸亏没都聚到我们供销社,不然肯定让我出丑,把这个认成那个。品牌这么多,我想,就我这么点容量,是不是该退休了?想起来真是既开心又悲哀。不过我和很多品牌都成了好朋友。

    1993年全国取消了供销社的代批卷烟业务,改由县烟草公司自行下伸网点,不过供销社还是可以零售卷烟,我呢,因为成了“历史文物”而彻底失业。但欣慰的是,我并没有离开那些烟柜,仍然可以作为“见证者”,看着各个牌号卷烟的进出。

    渐渐地,我发现卷烟的花色、品种、品牌成倍增加,就连我家门口的三峡卷烟厂(原宜昌烟厂)生产的“三峡”牌卷烟就有十几个品种,印着气势恢弘的长江三峡,很受瞩目。我所在的资丘供销社可供人们选择的卷烟品种达到了五十多个,卷烟销售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我听说这个时候,有些品牌“势力”越来越大。这段时期我还发现卷烟的一个重大变化:“戴帽子”的卷烟越来越多了,哎呀,就是过滤嘴卷烟。

    我每天没事干,就躲在角落里观察和分析。我想这么多品牌和规格都在市场上卖,就像是一大群人跑马拉松,谁有实力谁就能领先,落后的当然要被淘汰。

    转眼间就进入了21世纪,头几年,我依然没有工作,赋闲在一个角落。唉,可浪费了我这身黄花梨木的材质。这个时期,我感觉烟草行业的动作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了,这可以从身边人的议论和反映看出来。听说国家烟草专卖局开始“做大做精做强”品牌,整合资源,让那些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差的烟厂和品牌退出市场,这和我的判断多么吻合啊。于是,三峡卷烟厂、当阳卷烟厂被武汉卷烟厂兼并重组,其原来生产的如“三峡”等系列卷烟也就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红金龙”、“黄鹤楼”系列。我记得有一天,“三峡”哭着来找我告别,作为最好的朋友,我很伤心,但我知道,这一天迟早要到来。

    很快,我所在的资丘供销社被改制了,原来的供销社主任看着零售卷烟赚钱,就自己开了商店,他从角落里把我搬出来,装名贵卷烟,比如上海的“中华”、武汉的“黄鹤楼”等。我又重新上岗了,当时兴奋得想喝酒。到现在我依然不明白,为啥这个主任放着那么多漂亮烟柜不用,单单用我呢?难道他知道黄花梨木能防虫子、防霉变?

    如今,卷烟的品牌大大减少了,一些跑得慢的品牌最终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一大批著名的品牌占据了卷烟零售商户的柜台。很高兴看到我这里的常客“黄鹤楼”系列已经成为国家驰名商标和烟草行业的重点骨干品牌,规格多,包装更精美,从低档到高档一应俱全。作为“湖北的烟匣子”,我很自豪。更难能可贵的是,随着烟草行业“减害降焦”工程的实施,各个品牌的卷烟纷纷增加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卷烟对人体的危害性,我听说现在全国卷烟抽查焦油量实测平均值为12.1毫克/支,这可比建国初期每支30毫克左右前进了不知多少步啊。我这个快成“文物”的老古董能与这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卷烟在一起,那个高兴劲,真是没法说了,出去聚会都很有面子。

    我,一个普通的木匣子,因为与烟结缘,于是有幸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卷烟的发展。我知道,因为一直没出过省,我看问题的眼光必然狭窄、短浅。但请大家相信,我看到的和说的都是真实的。好多事情我没有看到或听到,我也不敢乱说。

    六十年的时光在我的眼前一晃而过。在此,我祝愿我的祖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也祝愿烟草事业蒸蒸日上,日行千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