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叶

2009-05-10来源:今晚网作者:尧山壁

     偶尔翻一本新编历史小说,写三国一位名将,穷困潦倒时,“吧嗒吧嗒抽起旱烟”,让人忍俊不禁。这个细节犯了常识性错误,作者不知烟草并非中国原产,到明朝后期才由南洋传入,开始音译为“淡巴菰”,《清实录》有纪晓岚“嗜食淡巴菰”的记载。

    南洋烟草进入中国,起初在上层社会流行,后来在清朝的发祥地白山黑水间推广种植,称为“关东烟”,集中产地有黑龙江的亚布力,吉林的蛟河,内蒙古的漠河,其中公认蛟河烟是上品,有一两亩地专供慈禧太后享用,那儿离她的老家叶赫不远,这位老佛爷闺中待字时,也可能是“十八岁的姑娘叼烟袋”。清末美国烟叶打入中国市场,主要产地是东海岸的弗吉尼亚州,那里土壤气候适宜,烟叶肥硕无比。后来云南人经过研究实验,引进了弗吉尼亚大金叶,逐渐形成中国的云烟。

    我的故乡封闭保守,烟叶波及过来,大概是清末了。开始种一种易县小叶烟,直奉战争,东北军打败了吴佩孚,占领了冀南,关东烟随之而来。我们村一位姓丁的汉子,宣统元年发大水,只身闯关东,没几年混了个少校团副,还领回来一个穿金戴银的关东娘们儿。这媳妇家里是蛟河烟农,嘴里不离大烟袋,还是个种烟的把式,外号就叫黄金叶。后来东北军撤走,丁团副留下来,解甲归田,在家乡种起了烟叶。我记事时,黄金叶已经变成老帮菜,又黑又瘦的烟鬼。她小儿子跟我同岁,常带我到他家烟地里玩耍。

    丁团副和黄金叶,种植关东烟的同时,也把东北烟农风俗习惯带进村里。吸旱烟的工具叫烟袋,黄铜锅,玉石嘴,乌木杆,但是男女有别。男人的烟袋只有三四寸长,为了方便劳动,常常别在腰里。女人的烟袋二尺长,一来吸着带劲,二来她们闲工夫长,有心思捅烟杆里的烟油。男人盛烟用荷包,羊羔皮做的,装满一袋够吸一天。女人用烟笸箩,一笸箩能用十天半月的。黄金叶一共生了三个孩子,中间是闺女,闺女大了也叼一杆烟袋。大儿子娶了媳妇,按东北的规矩,媳妇伺候婆婆吸烟。婆婆坐在炕头上,二尺长的烟袋伸到炕沿,等着媳妇装烟、点烟。那时还不时兴火柴,用火镰敲击燧石,冒出火星,点燃硝纸,才能吸烟。儿媳妇打不着火,或者伺候不到。婆婆举起烟袋就打,或者用热烟锅烫媳妇的脸,那情景就像电影《白毛女》中黄母虐待喜儿那样。

    丁团副种烟叶发了家,置房子买地,紧赶慢赶赶上土改,儿媳妇造了反,带领贫农团斗争婆婆。丁团副戴上富农分子帽子,黄金叶也霜打一样蔫下来。虽然留下几亩地,但是不会种庄稼,还是习惯老本行,种烟卖烟叶,日子过得也还可以。后来人民公社以粮为纲,种烟叶是“资本主义尾巴”,被一刀切了。黄金叶瘦得只剩下一条烟梗了。更后来,实行“三自一包”,她家自留地里又长起黑洞洞的烟叶。秋后旱烟满囤,但是吸烟没了工具,烟袋锅早在1958年炼钢铁了。车到山前必有路,黄金叶又有了发明创造,在废报纸上撒上烟末,用手一拧,便成了自制烟卷,并且很快传播开来。并且产生一句民谣:干部两头平,社员一头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