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四射的宫廷鼻烟壶

2009-04-07来源:互联网作者:陈步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受国人冷遇已久的古代文化产品渐渐受到关注,比如:扎根清代宫廷的鼻烟壶。由于研究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公私收藏交流也逐渐丰富和活跃。拓宽了原有单一官方有限的理论认知层面,为全面深入地探究鼻烟壶艺术与断代提供了更为翔实的研究条件。据调研结果表明,300年来,北京是世界上生产鼻烟壶时段最长、品种最多、使用鼻烟壶阶层最广、出土鼻烟壶最为集中、丰富的世界鼻烟壶之都。

  据现有文献资料统计,清代官方生产玻璃材质的鼻烟壶约达4万件,是同时期其他材质鼻烟壶总量的2/3。在北京故宫以及世界各博物馆、私人收藏家的鼻烟壶藏品中,玻璃质鼻烟壶为最多,颜色也最为丰富,这与受到皇帝的推崇以及材料本身优点有着密切关系。

  清代从自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到末代皇帝溥仪,内务府造办处玻璃厂从未停止过玻璃器物的制造与生产。玻璃质鼻烟壶亦然。所不同的是,康雍乾时期造办处生产玻璃鼻烟壶最为精美,嘉庆之后渐渐衰落,这与国运大脉是一致的。而顺治朝玻璃质鼻烟壶和其他器皿因实物的匮乏而使得研究无从着落。笔者偶见筒形红色玻璃壶,底部可见“顺治年制”阴刻楷书款,造型简约饱满,色彩纯正透明,手感沉重。此为至今仅见的顺治时期玻璃质烟壶;它的确凿时代由于无从比较,研究亦受到了客观的限制。雍正是《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所称《清档》)的启始源,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从《清档》记载得知:雍正朝在承继康熙朝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磨花玻璃、洒金玻璃等品种基础上又增创了描金玻璃。上述品种玻璃烟壶至今尤可得见。单色玻璃鼻烟壶的制作材料又以国产与进口料区分,国产料往往以吹制的工艺为常见,而进口料且多以磨砚制玉工艺制成,工艺复杂,造价高昂今不易见。而这些因素恰恰形成了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拓展的必备条件。

  雍正朝单色玻璃又有“涅玻璃”与“亮玻璃”的区分,即涅者不透明有脂光外溢,亮者透亮也,泛指透明体质玻璃。据《清档》记载,雍正一朝有单色玻璃30种。如:红色、大红色、亮红色、绿色、深绿色、豆绿色、淡绿色、松绿色、假松石色、翡翠色、白色、月白色、亮白色、葡萄色、黄色、亮黄色、金黄色、橘黄色、酒黄色、蓝色、深蓝色、亮蓝色、天蓝色、雨过天晴色、紫青色、天青色、金珀色、黑色、蜜蜡色、琥珀色等。上述30种颜色玻璃质鼻烟壶传世品大部分有之。从北京出土品亦偶可得见。有学者据所见实物认为:“故宫以外世界各地收藏的清代单色玻璃器约不超过500件”?或有一说:“康熙年间成功烧出的白、黄、红、紫等多种单色玻璃鼻烟壶仅见文献记载,而今已无实物遗存。”这一结论是否可信,尚有待进一步结合民间藏品调研论证。但应当肯定地说,康雍乾三朝玻璃制品尤其是创烧雍正朝的进口玻璃质烟壶的稀贵是等同人们熟知的官、定、哥、钧、汝、元青花稀罕的。而清宫造办处生产的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出现在不晚于康熙五十五年,玻璃胎画珐琅的成功又促进了金属胎和瓷胎的研制。随着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皇太后的去逝,有学者认为:康熙画珐琅中的黑字款系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之后到五十七年所造。康熙五十七年奏准武英殿珐琅作改归养心殿。目前已知的康熙朝玻璃胎画珐琅的实物仅现藏香港徐氏艺术馆的画珐琅小杯。杯体系用不透明白色涅玻璃制成,外壁有四个圆形开光分别绘有月季、牡丹、菊花、荷花四季花卉。开光外延绘团花纹,杯底署蓝色“康熙年制”楷书款,外为内细外粗的双栏框印章形。此杯为后修复残器,此前,所知最早的玻璃胎画珐琅实物是台北故宫收藏的雍正款绿地竹叶纹鼻烟壶。关于雍正朝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的制作情况,《清档》中有详细记载,如:

  雍正元年,正月初九日。怡亲王交红玻璃烧珐琅油娄式鼻烟壶一件。

  雍正五年,珐琅作,闰三月。做得玻璃烧珐琅鼻烟壶十六个。

  雍正六年,珐琅作,七月十二日。做得玻璃烧珐琅节节双喜烟壶一件。

  康熙朝玻璃制作工艺的另一伟大创新就是套玻璃的烧制成功。所谓“套玻璃”俗称“套料”。是指由两种以上颜色玻璃套色雕裁成的器物。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单色玻璃胎上满罩与胎色不同的另色玻璃,之后在外层玻璃上雕琢花纹;一是用经加热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胚上塑作凸起花纹。套玻璃是玻璃成型工艺与雕刻塑绘相结合的创新产物,也是玻璃工艺史上的中国发明。可以想象,套玻璃工艺的创新最初源自康熙朝宫廷玻璃厂,经雍乾发展弘扬,而后扩展传播到民间。所憾的是,官方收藏的康熙朝套玻璃器实物迄今未有实例发现。《清档》中有对雍正朝制作套玻璃器的零星记载:

  雍正三年,玉作,十一月二十八日,太监张进喜交葡萄色八角玻璃鼻烟壶一件。传旨:照样各色烧些来。钦此。于四年二月初十日做得套蓝螭虎鼻烟瓶一对。

  雍正四年,累丝作。九月二十三日,太监张玉柱交来套红玻璃人参罐一件。传旨:配金盖。钦此。于十月二十四日配得。

  雍正五年,烧造玻璃厂。三月十三日,首领太监李久明、萨木哈持来涅黄套红玻璃小盅一件,五彩缠丝玻璃烟壶一件,涅黄玻璃鼻烟壶一件。奉谕:着交玻璃厂照样烧做。遵此。

  洒金玻璃创烧于康熙朝,传世57件制品均为皇家玻璃厂遵旨烧造,据文献记载,康熙朝洒金玻璃参照了阿富汗所产的青金石艺术效果,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完全掌握了洒金玻璃的制作工艺。这种带有鲜明异域风情的洒金玻璃鼻烟壶,在当时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也得到了民间更为广泛的喜爱和传承,从北京周边地区至今尤在生产和不断发现的出土品以及国内外私人收藏品鉴赏活动中即可得到验证。

  从现存的实物来看,乾隆朝几乎所有艺术物种的制作工艺水平都大大超过前朝。尽管学术界就文化艺术品位问题对康雍乾三朝各持说法,这也是合乎自然法则的事;甚至笔者也认为康熙朝制物气象博大、趣味淳朴,雍正朝雍容华贵力求典雅,而“品位”始终是一切工艺手段为之追求实现的终极目标。乾隆朝繁缛有余而朴厚优雅不足,表现在过分追求奢华,张扬工技。然而,在鼻烟壶的锐意求奇、创新方面确也功不可没,如依托金、铜、玻璃、瓷胎等材料上所研创的宫廷珐琅彩鼻烟壶就是明证,再如创烧于乾隆六年(1741年)的金星玻璃制壶等。综上观点的例述,笔者认为审美趣味的差异与各朝帝王的人格修养于时代文化背景因素密切相关。纵观乾隆一朝,政局稳定,物质基础空前富足,而此刻安享悠闲的乾隆皇帝本人对中西文化的博爱和推崇,就自然成为推动清代工艺制物与文化审美奇迹时代的唯一情由了。

  单色玻璃、套玻璃、戗金玻璃、描金玻璃、搅玻璃、洒金星玻璃、金星玻璃、缠丝玻璃、磨花玻璃、雕刻玻璃、玻璃胎画珐琅等品种是研究乾隆时期和整个清代玻璃鼻烟壶最为重要的品类。据不完全统计,乾隆一朝制作的玻璃鼻烟壶的总量不少于三万件以上。其中尤为珍惜的如金星玻璃、戗金玻璃、描金玻璃、玻璃画珐琅等。这些在当时制作的数量就很少的鼻烟壶,现存的更是凤毛麟角。

  嘉庆朝至宣统朝,综合国力的衰落是这一时期鼻烟壶发展走向没落的必然,此间的百余年间,鼻烟壶无论是在材料、品种、工艺水平、数量、造型等方面均与前朝无法企及,尤其是宫廷画珐琅等外来物种好像一瞬间便销声匿迹了。这一点在《清档》中得到印证,即嘉庆十七年,为节省经费开支,应对时局,整个宫廷造办处各匠作匠师总计锐减了数千人,仅保留了少数匠作维护宫廷的基本需求。

  综上所述,康熙朝是清代官制鼻烟壶的发端和奠定期,雍正朝在前朝鼻烟壶制作工艺品种上大力传承而不乏开拓之功,这一时期的鼻烟壶特点在审美上突出了正大与典雅。乾隆朝是有清一代鼻烟壶艺术最为繁盛的时期,西为中用、锐意创新、不计成本,更多地反映出以乾隆本人为代表的时代审美标准。嘉庆朝之后,国家命运决定了中国鼻烟壶艺术由繁盛必然走向衰落。这也是一切艺术发生和消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