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长城“132”秘史

2019-07-15来源:长城茄园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东西方两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政治家几乎同时爱上了雪茄,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卡斯特罗。

在很多录像或照片中,我们经常看到主席手里夹着一支烟身棕黑、烟灰雪白、形状粗实的雪茄。在这支雪茄的背后,演绎着一段传奇的“132”秘史。

人民日报1966年10月1日头版头条 毛主席手持2号雪茄烟

一次感冒而引发的雪茄情节

1963年,当卡斯特罗尝试 “高希霸”雪茄时,中南海里的毛泽东身患感冒、咳嗽不止;虽然咳嗽,却按捺不住多年的烟瘾,怎么办?李先念出主意说:抽雪茄吧,既过瘾、又不咳。就这样,来自四川什邡的“长城牌”雪茄得到了主席的青睐。

中国雪茄博物馆复原场景 贺龙、李先念向毛主席推荐长城雪茄

什邡雪茄得到主席肯定,并非偶然。清末民初,什邡县民间便开始流行手工卷制雪茄,并被大量通过金堂码头,经沱江水路销往外地,在全国境内小有名气。

1964年夏,四川省轻工业厅正式向什邡卷烟厂授命:为中央领导卷制特供烟。由此,“132”秘史拉开大幕。

一次选择而体现的人民情怀

为确保落实好这项政治任务,什邡卷烟厂专门设立了特供烟卷制组,研制出了35个配方,在样品试制成功之后派专人送交北京。其中的1、2、13、33号成为选定产品。毛主席选定的是2号烟,属于味道比较淡、有食指那么粗的中号雪茄;李先念、刘少奇等其他中央领导人则选定的是味道相对浓郁的13号烟。

毛主席与贺龙

贺龙元帅等则根据自己的一贯喜好、选择了编号为33号浓郁雪茄。主席为什么坚持选择2号烟而没有选择1号烟,是因为在他心里,中国人民才是第一的,所以,他要将“1号”永远地留给了他热爱而为之奋斗终身的人民!

上海烟草博物馆 13号烟与2号烟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为了确保毛主席吸食雪茄烟的安全,中央办公厅决定将卷制生产小组举迁北京,落户中南海对面的南长街,对外称“360”信箱,对内则称“132”,正式开始在北京为中央领导卷制特供雪茄。

一次意外而固化的雪茄品规

据当年为毛主席卷制雪茄的老师傅黄炳福回忆,为毛主席卷制雪茄,技术要求特别严格,首先在选料上,“特供”严于“出口”。首先,要选上好的烟叶,这些烟叶均产自新都县独桥河两岸和什邡大泉坑的200亩油沙地,柳烟味淡而纯,毛烟味浓而重。

什邡 毛泽东同志特供烟叶基地

两种烟叶在燃尽后均不落灰,烟灰呈白色,抽吸时喉咙处可感到丝丝凉意;先对烟叶进行去烟梗的粗加工;然后用越南桂皮、曲酒蒸,以增加湿度;然后用特级花茶漂,此环节中的具体操作及工艺参数,又要根据天气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变化;之后才是晾晒、卷制,单人日产仅为20至30 支;最后将卷制成型的雪茄烟放在烘箱里烘干,按10支1包,用白色纸盒包装好,并编号封条,派专人送上去。

毛主席的白色纸包雪茄烟

在“132”小组成立之初,工作人员经常看到主席手中的雪茄烟总是抽了三分之一便放下不抽了,而以前从什邡运送来的雪茄烟主席最多只剩五分之一。为此,小组成员和北京卷烟厂的领导、业务人员当晚即召开讨论会,将主席放下的烟头捻碎仔细观察,危德纯拿起一个烟头重新点燃,吸了几口后,他突然意识到烟支的温度很高,夹烟的两指明显感觉灼热。

毛主席手持2号雪茄与周总理和首都人民一起观看焰火表演

经过几天的研究,烟支发烧的答案终于找到了。原来,在什邡卷烟厂卷烟时烟叶中水分含量为13%,当烟支被送至北京,正好是11%的含水量。现在北京的生产小组在处理烟叶时仍采用13%的水分比例,但省却了路途上所费的时间。次日,生产小组将烟叶中水分直接处理至11%,果然发现主席几乎把手中的雪茄烟全部抽完了。

手持2号雪茄的毛主席

最初,主席抽的2号雪茄烟是一头粗一头细,粗的一端供点火,细的一端用嘴吸。在一次接见外宾时,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主席把雪茄烟拿倒了,他把火点在细的那头,把粗的一头放在嘴里,这样既不好看也不易抽吸。为此,“132”小组专门研究了对策,将2号雪茄烟卷成两头一样粗的圆柱形,任意一头都适合抽吸或点火。

一段传奇而铸就的长城荣耀

“132”小组在近六年的生产中,固定地卷制着这两种型号的雪茄烟,2号烟特供毛主席,13号烟供给李先念、刘少奇等其他领导人。更确切地讲,“132”应被写作“13·2”。

“132”小组副组长刘宗贵工作证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李先念、姚依林以及几位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仍然抽着13号雪茄烟,但绝大部分的国家领导人都改抽卷烟,对雪茄烟的需求量明显减少。

1978年底,因特殊原因,“132”小组停止生产。

1984年10月,“132”小组正式宣布解散,但这一段历史却将作为什邡雪茄乃至四川烟草的荣耀而载入史册。

长城雪茄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有幸能以自身顶级的品质,满足为国家人民日夜操劳的领导人的喜好,在共和国的红色历史上,留下长城雪茄的印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