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先贤美名传

2019-02-03来源:东方烟草报作者:周亢

我国古代曾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教育家,他们以渊博的学识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影响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藁城火柴厂出品的全套16枚的“古代思想家”套花(如图)中,我们便可一睹这些教育先贤的风采。

上世纪80年代藁城火柴厂出品的“古代思想家”套花中的4枚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他设坛开讲、诲人不倦,让社会走向有序;他注重对人心性、品格的培育,试图把仁、义、道、德等关键词揉成泥、烧成砖、砌成墙,搭建精神的庄园;他主张“有教无类”,像一位勤奋的泥瓦匠,试图用知识的泥浆抹平人世间贫富、贵贱、智愚、善恶、孝逆、雅俗的砖缝;他主张“师道尊严”,试图让混沌社会迷茫人性亮起文明的曙光。“古代思想家”套花中的孔子面容儒雅慈祥,颇具儒学大师风范。

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被儒家尊为“亚圣”。他一生高举“民本主义”大旗,倡仁爱、推仁政、行仁道。当其在政治上不被重用时,就和孔子一样聚徒讲学,并且“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孟子》中许多篇章或记载其教育实践,或直接表述其教育主张。“古代思想家”套花中的孟子剑眉短髯,脸庞清癯,十分干练。

墨子,出生于春秋末战国初,其所创立的墨家学派影响巨大,在先秦时期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在当时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在教育方面注重教导学生艰苦实践、服从纪律,并且提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教育目的。“古代思想家”套花中的墨子衣冠整洁,脸庞微仰,极具昂扬奋进、砥砺前行之态。

荀子,战国时期赵国人,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官办高等学府)的祭酒(学宫之长)。荀子推崇儒学,并吸收诸子百家之长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在儒学中自成一派。在教育方面,荀子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古代思想家”套花中的荀子神情端肃,使人肃然起敬。

董仲舒,西汉时期广川人,30岁时广收弟子,宣扬儒学经典,汉景帝时任博士,掌管经学讲授。汉武帝时,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古代思想家”套花中的董仲舒面容清瘦,一副操劳之态。

朱熹,南宋时期婺源人,儒学集大成者。其不仅著述了被明清科举制度作为标准教科书的《四书章句集注》,而且还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二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古代思想家”套花中的朱熹双眼注视前方,温文尔雅。

相关文章